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翁仁康:从乡村来,到乡村去
//www.workercn.cn2015-10-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件事一直触动着我。经过几年的走访、创作,我编演了两个小时的《百善孝为先》。这是一个让子女陪着父母看莲花落的专场,有《还娘》《分爹》《萝卜裤》《寿堂对课》等几个小故事。我每次上台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年轻人“孝敬父母不能从明天开始”。

  有件事给了我灵感。多年的乡村、社区巡演,让我积累了许多曲艺创作的素材。我的代表作品《晦气鬼告状》《糊涂村长》《说也说不清》《三个巴掌》等,都是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典型故事,很受观众喜爱。

  五年前的夏天,我带队去杭州临浦镇的一个村演出,当地有个姓傅的企业家,是个纳税大户,冒着酷暑专程来找我,说要讲故事给我听。“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张嘴巴拼起来,就是8400亩那么大一个嘴巴,光吃饭就是个吓死人的事情!不要说让老百姓有房住、有车开,就是吃饱穿暖也是个不容易的事,这个家难当啊……”接着,他给我讲了好几个他身边的基层好书记的真实故事。我听完就笑了。他让我找到了一个创作的“核心”——我们送文化不是送热闹,更要送去希望和信心,这是我对自己的责任定位。

  有件事让我最犯难。曲艺队伍青黄不接,是我这个老曲艺人最着急的事。曲艺演员是“个体户”,每个作品的创作和上演都得靠自己。想拿出一个让观众认可的节目,不吃苦是不行的。现在很多年轻演员急于求成,不想付出只求回报。我们老演员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为青年一代做好榜样。

  2012年12月,杭州市纪委第三届廉政故事征稿比赛的颁奖晚会在临平镇举行,希望我在晚会上表演征稿中的一部作品,准备时间只有两天。有经验的曲艺人都明白:故事作者交给表演者的稿子,只是一个毛坯房,演员就是装修工。是简装修还是精装修,就要看演员二度创作能力和投入的精力了。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我在前一天夜深人静时来到演出地点,冒着细雨在静悄悄的小道上一边走一边背台词,还比划着动作,等理顺这个15分钟的故事,不知不觉已绕着临平镇走了四圈,稿子被雨淋透了,头发也挂满了水。

  准备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我从此又多了一个新节目。三年来,这个节目跟着我,不知走过了多少乡村。每当观众听到开心时,我都会想起那个下雨的晚上。

  搞曲艺创作和演唱,50多岁也还算是黄金年龄。趁现在还唱得动,我总想为喜欢的观众多唱几场,这是我的福气;百姓欢迎,就是最高的奖赏。

  (作者为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