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你好,我是张秉文。”9月10日,会议室门口,一名身穿白色T恤、浅灰色长裤的中年男子站在那里向我们打招呼,脸上带着温暖的笑。
这是重度伤残的张秉文?记者正疑惑着,他抬腿走了进来,身子略向右倾斜,最后稳稳地站在那里。
没错,他就是张秉文,今年58岁,张家口市宣化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2003年因遭遇车祸高位截肢,经过近两年的康复治疗后,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重新站立起来,重返公诉岗位至今。
身体的残缺,遮盖不住人生的精彩。10多年来,他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检察官”、河北省特等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模范检察官、“燕赵楷模”等称号。
努力站起来,就是为了尽快回到检察官岗位上
2003年4月7日晚,在单位加班的张秉文准备好第二天的出庭预案后,骑自行车下班途中被一辆大货车挂倒,车轮从他的左腿和左臂上碾压过去。整整一周的昏迷,截肢、植皮……前后5次大手术,累计输血达5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血量。
谈起经历的那些不幸,张秉文却十分淡然。他常调侃道,“那不过是一向善待我的老天突然打了个盹儿。”由于是高位截肢,左腿剩余部分不足十公分,而且截面极不规则,辗转几家医院,医生都认为他不具备装配假肢的条件。家人要为他定制轮椅,可他说啥也不干。理由很简单:“公诉人代表着国家形象,能坐着轮椅出庭吗?”
张秉文辗转找到一位资深假肢装配专家,同样遭到拒绝。没想到,他当着专家的面儿用一条腿连续跳上二十级台阶。当时,专家被打动了。“就冲着你这股劲儿,我一定要让你站起来走路。”带着特制的假肢,张秉文终于站了起来。他说:“是职责,让我重新站起来。”
700多个日日夜夜,连续手术、装配假肢、康复训练……忍受着各种痛苦,张秉文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点回到工作岗位上。
2005年3月8日,他重返公诉岗位。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从家到公交站点,从公交站点到单位,每一次都要两个小时。
为保持好的工作状态,他每天50个仰卧起坐,锻炼腰腹力量;每天50个单腿下蹲,加强右腿肌肉力量;每天70个俯卧撑,强化上肢力量……
能站在公诉席上指控犯罪伸张正义,感到特别骄傲
“现在手头又有4件案子,昨晚又加班到了3点。”张秉文的生活就像上紧的发条,丝毫没有放松过。
为了准时上班,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带好腰箍,仔细地捋平硅胶套,将假肢严丝合缝地套牢,如果漏进一丝空气就得再穿一次。每天早晨穿好要半个多小时。
刚回单位上班时,由于磨合时间短,对假肢的驾驭还不熟练。有一次在办案途中,他不慎摔倒了,弄了一身土。从那以后,他经常在办公室练习单腿蹲起。
同事都很纳闷儿,张哥怎么突然跟这条好腿较上劲了?“我摔倒了,丢自己的人不怕,但不能损害检察官这个群体的形象。我要把这条好腿练得更有劲儿,以后工作的时候绝不能再摔跤。”张秉文的回答让大家打心眼里佩服。
公诉工作程序繁琐,阅卷、取证、提讯、出庭支持公诉……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正常人都会感到疲惫,张秉文更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
他很快又成为科里的办案能手,许多涉及新罪名的案子往往都是他首先办理。十余年来他办理了各类公诉案件300余件,涉案400余人,成功追诉漏罪9起,追诉漏犯3人。
成功追诉全市首例容留他人吸毒案、成功办理全市首例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的公诉案件、办理全市首例危险驾驶案……“我喜欢检察官这个职业。能站在公诉席上指控犯罪,伸张正义,我就感到特别骄傲,也非常幸福。”张秉文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个检察官的职责。
公诉科副科长田金龙眼中的张秉文更接地气,总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将心比心。一次,他和张秉文一起到看守所提讯一名犯罪嫌疑人。该犯罪嫌疑人父母离异,长期混迹于社会,看上去一身匪气。见到这种情况,张秉文没有直接讯问案件情况,转而和嫌疑人唠起家常,聊到其年迈的父亲时,嫌疑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悔意。
这时张秉文话锋一转,正言道:“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义气,可你对自己的父亲呢?他现在老无所依,你这算什么义气?”这句话击溃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消除了抵触的情绪,他双手抱头抽泣道:“我想立功,我想早点出去。”最终他说出四年前一起抢劫杀人案的重要线索,并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藏身地。警方据此线索一举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四年积案得以告破。
办案二十多年来,他审理的案子极少有嫌疑人翻供的情况,更没有接受过当事人一次财物、一次宴请,没有一次被投诉记录。
一个优秀的公诉人办案要达到什么标准?对此,张秉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就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纵一个坏人,不遗漏一宗罪行。
早晨,他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打好开水,有时还给年轻的同志带早点。为不耽误工作,他经常中午不回家,方便面就是他的主餐,单位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张秉文的事迹渐为人知,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面对耀眼的光环和如潮的赞美,他依然很平静。“我残缺的肢体,剩余的生命,就像灯捻儿上仅存的灯油,与其挥发掉,不如燃烧自己,照亮周围。”张秉文说。
■短评
人应像白杨一样挺立
面对张秉文,记者想到那塞北广袤大地上的白杨,逆风挺立,用微微倾斜的身姿,与猛烈肆虐的朔风对峙。如一株白杨,在和死神的角力中,不屈服顽强地挺了过来——采访张秉文,惊叹于他的妙语连珠,感动于他的乐观向上,谈笑间也感悟着他的人生哲学。在他眼里,站立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人活着需要有一种信念。是什么支撑他完成了一次次生命的跨越?是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经历过生死考验,更珍惜生命的宝贵;经历过残缺的痛苦,更懂得站立的尊严。虽然身体残缺、生命短暂,但只要投入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上,就能让生命获得精彩、得到升华。他把磨难当成财富,把自己的生命与他热爱的检察事业紧紧相连,以对法律的忠诚托起正义天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记者 王雪威 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