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供热战线上的尖兵
//www.workercn.cn2015-10-2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冬有严寒,夏有酷暑。但有一批始终与严寒酷暑作斗争的供热人,他们夏季顶着烈日维修改造;冬季查漏、抢漏、维修……用供热人特有的“宁愿一人累,换来万家热”的奉献情怀,在一线无怨无悔地奋斗着、拼搏着。他们每天在用真情抒写着动人的奉献之歌,这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就是二九一御兴供热公司供热一线的普通工人们。

    刘利民——“抠”出供热管网示意图

    刘利民,今年36岁,是公司一名普通修理工。只有高中文化的他是一个能吃苦,爱看书,爱钻研的人。公司领导看他聪明、有钻劲,就安排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公司绘制一张供热管网示意图。绘管网示意图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既要掌握管网的所处地点、路线,再就是管网附近有哪些基础设施,都要详实摸清和标注,要不然是无法绘制的。因白天工作忙,他只好利用早中晚时间按管线走向一点儿一点儿标注。其实是最辛苦也是最复杂的工作就是掌握了第一手绘图资料。

    为了做到精准标注,他每天都要走上几公里或十几公里的路。光标注一项工作就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连标带化整整用了两大本稿纸。位置标注好后,他买来一些大白纸、各种颜色的笔、三角板、格尺等绘画工具,利用晚上时间开始将分区的管线草图一点一点连接起来,连接和拼接图纸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每天都要拼接到十一、二点。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第一张供热管网草图终于出炉了,但终因比例尺不规范,出现了比例失衡现象,感官上出现很多瑕疵。但刘利民不灰心,在第一张草图基础上,他开始注重比例,注重规范。一周后,第二章图纸制作完成,无论是从感官上还是规范上都好于第一张图纸。追求完美的刘利民还是不大满意,按他的话说:“不干拉倒,干就干好,既然公司领导信任我就一定要给公司绘制出最完美的图纸”。就是这种干不好不罢休的韧劲,经反复绘制,第三张有比例、有注解、有观感的供热管网示意图终于完成了。至此,公司也打破了成立三年没有真正供热管网图的历史。

    李万银——当之无愧的“草根专家”

    提起李万银的发明,公司上下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善钻研、爱琢磨,总想在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降低成本上搞技术创新和突破。虽然他搞的都是一些小的发明,但是经济实惠,大家都称他为“草根专家”。

    2012年10月,不惑之年的李万银到公司从事司炉工作。二十岁时,李万银就和机械打交道。多年的摸爬滚打,使他养成了爱钻研、爱琢磨的习惯。到供热公司后,他边工作、边了解锅炉及附属设备的工作性能。看哪儿设计不合理,他就拿出笔和本勾画,设计图纸。2014年供热期间,他发现煤燃烧后,煤焦较大,经常有大块的煤渣由锅炉本体直接砸落到出渣机上,大块的煤渣掉落后还经常出现出渣机被砸、煤渣被卡现象,工人必须用铁钎及时捅开才能被出渣机运出。不但费工,还极易造成出渣机的损坏。爱琢磨的李万银在锅炉的炉膛底部出渣机后端焊接一块倾斜的铁板,铁板上焊有三把锋利的切刀,煤渣掉到倾斜的横板和三把切刀上,煤渣会被立刻切碎,散落的煤渣会顺利地被出渣机运走,既节省了人工,又避免了出渣机被煤渣砸坏现象的发生。

    生产运行时,出渣机经常出现揆链子现象,严重时会损坏五六米,每米费用高达三、四千元,更严重的是还要停炉12小时以上才能将其修好,是公司上下最为头痛的事。为解决出渣机经常出现揆链子问题,李万银在出渣机机头下跑道处焊接一块合适的弓子板托起链条,使链条始终处于无间隙状态,从而彻底解决了出渣机链条揆叠问题。挡烟板的改造、锅炉后拱加长的改造、挡渣器底座的改造、挡烟板的改造等。据统计,在李万银的参与指导下,公司已开展大小革新改造24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燃煤和各项维修资金50余万元。

    董修民——乐此不疲的维修工

    董修民,今年51岁,从事修理工作多年,是一个性格温和,不善言谈,经验十分丰富的修理工。维修时,他从不吹嘘自己有多大能力,心里有数,也要说让我试试看,他是全公司公认的维修能手。哪家不热,他只要听一下住户的简单介绍,就大体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要他去现场处理,公司领导和热用户都对他的技术和服务特别放心。

    去年冬天,董修民接到了住户的报修电话,他立即和两个同事赶到住户家里。经查发现,该住户家里的进水管道因使用多年一直没有疏通,导致供热不畅。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寒冷的天气,地沟里又全是垃圾和污水,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为尽快疏通管道,董修民率先跳入地沟。修理过程中,污水不时地溅到他的脸上和身上,但这并没影响到董修民疏通管道的进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管道疏通完毕。看到沾满污泥和满头大汗的董修民从地沟里爬上来,该住户激动地说:“今天,你们可帮了我大忙了,太感谢你们了!”董修民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维修工作,一般都是越临近供热高峰故障就越多。特别是每逢新春佳节,更是闲不着。看到别人阖家团圆过佳节,董修民已经三年没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看到他每天干的都是又脏又累、没年没节的活,朋友和家属都劝他换个岗位,可他只是淡然一笑说:“我只有在修理时才感觉到快乐”。董修民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居民发自内心的“谢谢”,他感觉这是居民对自己工作付出的最大认可。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维修工人,没有多高的文化,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们以不甘平庸的钻劲,一心服务企业、一心服务群众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各自的人生价值。(邵艳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