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杨波践诺“十万工程”
//www.workercn.cn2015-11-0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写着“荒郊古木,寒隧陈荄”八个大字的宣纸缓缓展开,苍劲有力古意扑面,这是84岁的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刚刚送给杨波的——为了帮杨波实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资助十万贫困子弟”的愿望。

  杨波,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从1988年,他将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翻译外文书籍的2000元稿费捐给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开始,已经坚持向贫困孩子捐赠27年。除了沈老,很多当代顶尖书法家,像启功、刘炳森、刘大为都将作品托付杨波,让他义卖,将善款用在老少边穷的孩子们身上。

  新的拍卖会将在年底举行,杨波在北京凤凰岭的办公室里忙碌。说是办公室,其实是挤满了卷轴的仓库。那一件件价值连城的作品,寄托了多少书法家、国画家的扶贫善心,也是杨波20多年的执著积累。

  十万八千里的十万工程

  诚信之国从自己身边建立

  许愿容易践诺难。

  记者翻看了杨波厚厚的三大摞汇款底单,27年,他每年坚持给贫困县的教育局、县一中寄钱。到今年,几乎是一个学校、一个县1.5万元,天南海北20多个。“您有名有姓资助的学生有多少了?”杨波说,1000多名。那离10万名岂不是有十万八千里吗?

  49岁的杨波却充满自信。即将拍卖的作品均出自现当代顶尖书画大家之手,近3000件。其中有很多都是杨波的文化公司多年收藏的齐白石、关山月、范曾、欧阳中石、刘大为、张海、陈昔未、王乃壮等众多名家作品。

  他坐在硬邦邦的沙发上,美滋滋地打量着一幅幅字画,像个孩子一样感叹:“你说多美呀,多漂亮啊!”在别人看来,这些是艺术品,是名家墨宝,但在杨波眼里,化作的是一个个读书的孩子。

  年轻时的杨波很有商业头脑。他办过英语培训学校,做过网络公司,投资家人开过餐馆,但后来为了公益办学,只剩下现在的那家文化公司支撑学校的开支。

  1994年11月,本着“发展人类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济困扶贫,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杨波创办了北京圆明园学院。2014年,学院由财经类院校转型为艺术传媒类院校,并正式定名为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

  为了助学,杨波一直未婚,成了他妈妈的心病。最近他又把北京城里一套241平方米的商品房典当了。有个观察了他20年的媒体朋友评价:“这么一笔笔的捐款,只有独身的人才能当这个烈火金刚,要是有了孩子有了家,经济也不自由了,怎么也得先给孩子留啊!”

  杨波的痴,既让人叹息,也让不少书法家慷慨相助。

  书法家李铎先生题写“十万工程,功德无量”,书协主席张海为他的十万工程,一次撰写了3000余言。刘炳森曾专门写了一幅字落款是“小民舍主者乃杨波仁弟也”。一位书协副主席,见到他就说,你的面相一看就是忠良,你说吧你让我写什么我就写什么。

  过去听说过杨波校长,但总是疑惑,他有什么魔力,让那么多书法权威、教育名家长达十多年二十年地为他挥毫泼墨?

  杨波认为自己靠一个“诚”字打动名家,“人们都抱怨中国人这些年骗子多,没有诚信。民办教育领域也是出了很多事,很多人就为了现金流,眼里没有‘长利’。搞教育的人不能随波逐流,我要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建立一个诚信之国。”

  沈鹏先生近20年持之以恒义务为杨波的公益办学慷慨相助,杨波一直觉得非常感佩,琢磨着怎么感谢老先生:“人家缺什么呢,什么也不缺。”

  有一天他灵光闪现,与沈鹏先生通电话:为了感谢您的公益助学,我想将校园里一个5层楼的建筑以您的名字命名,用您的艺术成就激励更多的孩子,请您题词!沈鹏先生很开心,却摇摇头,“哪里有自己给自己题词的道理”。后来,杨波反复琢磨:要不请多年支持学院公益办学的邵华泽将军给沈鹏楼题词吧。沈鹏先生是中国艺术方面的权威,邵华泽将军又是传媒的权威,这样,不是珠联璧合吗?不出所料,沈鹏先生与邵华泽先生都欣然允诺,美事促成。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