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国工匠:毛腊生
给导弹铸造“外衣” 和砂子打了一辈子交道
「岗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
「匠人心语」“面对一个新产品来的时候,如果说这个难关我攻克不了,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所以说我现在还要学习。”
导弹和砂子,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有这样一位技工,他的工作是铸造导弹的舱体,但是他却和砂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就是给导弹铸造“外衣”的人——毛腊生。9.3阅兵红旗12导弹的舱体就出自毛腊生之手,这已经是他制造的产品第四次出现在共和国的阅兵庆典上了。
铸造导弹舱体,最考验功力的就是调配砂子制造砂模。毛腊生的工作就是为砂模造型、修型,砂模表面要求要光洁,气孔、裂纹一点也不能有,否则就是废件。完成这样的工作一天至少要蹲着作业七八个小时,毛腊生这一“蹲”就是大半辈子。如今,59岁的他依然坚守在一线。
大国工匠:潘玉华
军工绣娘 在精密焊接岗位一干就是20年
「岗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技师
「匠人心语」“真正看到我做的东西,谁在使用它,谁在进行操控,进行掌握的时候,这个心情真的是非常觉得自豪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自己,对军工人要求会更加严格,更加苛刻,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由我们来保障的。”
9.3阅兵,新一代预警机惊艳亮相。预警机里最精密的一部分器件都是由手工焊接的,完成这项工作的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我们国家军工、航天领域很多先进的飞机、卫星的零部件都是潘玉华一双巧手焊接出来的。
潘玉华所在的军工研究所承担着捍卫国家电磁空间安全的重任。这是一种叫做“植柱”的重要工艺:在一块一元硬币大的电子板上,焊接上千根细小的铅柱。一千多次重复却要保证和第一次一样的精度,没有任何机器辅助全凭手感。如今,潘玉华完成一块一千多根的植柱只需要两个小时。她的这一手绝活为卫星的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个身材纤瘦的“军工绣娘”,在军工精密焊接岗位一干就是20年。
桥隧工陈忠祥冲刺技术高峰 华丽转身铁路上... | 2015-06-11 |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玉海龙:年轻的“大国... | 2015-06-11 |
曹彦文:掌握尖端数控技术的“90后”高手... | 2015-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