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玉兰近照
说起话来严谨认真,但语气却温柔平易;给孩子们看病时眼睛散发智慧的光芒,但看向孩子时双眼又充满了爱和慈祥。这就是家长眼中认真又亲切的儿科专家李玉兰。儿科相比其他科室更繁琐,风险更大,但从事儿科医生近40年的李玉兰说:“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讨生活的行当来做,肯定很累,但当你认真把它作为一项事业,便会乐在其中。”
医生简介
李玉兰
1954年生,山西临县人,山西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40年,年门诊量达到1.8万人次,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疑难病的诊治中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相结合的诊疗特色。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市名特医学专家,太原市委、市政府特聘专家,太原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太原市“感动生命十佳白衣天使”。太原市卫生系统楷模,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傅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1 做事认真对学习从来不敢松懈
李玉兰很少和人提及,其实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1973年,不到20岁的李玉兰被安排至太原卫校求学,毕业之后分配到了太原市中医院儿科,最终与自己最初的梦想擦肩而过,从此走上了一名儿科医生的职业道路。
不过,如果李玉兰当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就会少了一位优秀的儿科医生。从医近40年来,李玉兰治疗过多少孩子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当那些孩子的病在她这里治好,当家长失望的眼睛在她这里看到希望,那些孩子和家长的一张张笑脸就会刻在她的脑海里,“很多家长曾经和我说,带着孩子四处看病都没有看好,来我这里是把我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说好,希望我这根稻草能带给你们希望。因为既然当初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敬畏生命,认真做一名好医生。”
提到认真,李玉兰说,如果给自己一个评价,这两个字便是自己一生最大的特点。“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是一个可塑性比较强的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定要认真把事情做好。所以,如果当初做了老师,应该也会是一个不错的老师。”
虽然已经工作了近40年,但李玉兰从未间断在业务方面的学习,她不仅带着3个研究生做课题,而且几乎从不在外应酬,看书学习和研究疑难杂症就是她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做得最多的事,“慕名而来找我看病的人越多,有疑难杂症的情况就越多,这对我也是一个挑战,所以从来不敢对学习松懈。”
2 要保证看病速度更要保证看病质量
医患矛盾是每个医生都会面对的问题,李玉兰同样不例外,而现在让她最头疼的矛盾就是,自己虽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依然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能够得到病人的认可是每个医生的心愿,有那么多家长愿意带着孩子来找我看病,也是我的一种幸福。但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的身体也有吃不消的时候。”
事实上,为了尽可能多看一些孩子,李玉兰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每天早上医院8点正式上班,她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开始看病;每天中午医院12点下班,1点以后,医院里唯一还有患者的诊室就是她的诊室;看病一上午不喝一口水,她怕喝了水要上厕所,耽误给孩子看病的时间。“前年的中秋节,我记得特别清楚,从早上7点半一直看到了晚上6点20分,看了90多个孩子,大家都回家过节了,整个医院里只剩下了我一个医生。”
即便如此,面对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家长们,李玉兰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的身体也有极限,医院领导、同事和家人看着我每天的状态也很担心。”就在前段时间,因为已经到了中午下班时间,李玉兰无法再为后面等待的孩子看病,孩子的家长失望地对她和同事说“你们太绝情了”,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指向了中午1点多。“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真的非常难过。但我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不能为了数量压缩看病的质量。”李玉兰告诉记者,每一个来看病的孩子从就诊到治疗都需要时间,而她都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分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也有家长问我你看病怎么这么慢?我说那看你孩子的时候快点,可以吗?对方往往就不说话了。”无论是第一次来看,还是复诊,李玉兰都要从头到尾负责到底,既要保证看病的速度,更要保证看病的质量。
为了保护李玉兰的身体,医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限号,一上午只发放50个号,网上20个,门诊30个,但最后发现,限号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家长排队的时间更早,有的甚至提前一天晚上8点就开始排队,如果半夜2、3点来就排不到号了。
面对这种矛盾,李玉兰说她会经常和病人说对不起。“医生面对病人要能换位思考,每一个病人着急都是有原因的,如果病人一着急,医生也着急,那医患矛盾往往就会升级,所以我会和病人说‘对不起’,病人听到后一般也会很快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李玉兰看来,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如果都能够做到换位思考,那医患矛盾和纠纷也会大大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