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乡镇法官”王选军:斗转星移,在平凡中坚守(图)
//www.workercn.cn2016-03-31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审理两小时,调解要几天

  3月18日清晨,记者一路驱车来到周至县哑柏镇。在镇政府院子东侧,哑柏人民法庭的两层小楼矗立在葱郁的树木身后,并不显眼。进入一楼一间办公室,一位身材微胖、满脸笑容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他就是哑柏人民法庭庭长王选军。

  “正在整理一起案件的结案材料。”王选军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工作,作为周至县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哑柏人民法庭承担着周边7个乡镇近18万人的审判工作。法庭只有4名法官,2名书记员,1名法警。法庭虽小,去年却受理了368件案件,王选军一人就办结了123件,且无一发回重审或被改判。成绩斐然,但用王选军的话说就是“内心的挣扎难以言说”。

  王选军1986年起就来到法院工作,先后在多个岗位任职,如今正好是第30个年头。由于基层法官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从文书送达、庭前调解,到开庭宣判、催促执行,千头万绪,而且派出法庭的法官面对的是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的村民,案件多是家务事、邻里纠纷,许多案件即使事实清楚,处理起来也十分棘手。“几乎每个案件都如履薄冰,审理只需两小时,调解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王选军说道。

  “我今天整理的这个案件刚结案不久,但中间的波折现在想起来还头疼呢。”王选军谈到案件时语调明显提高了许多,但语速仍不徐不疾。去年年末,竹峪镇的王某作为包工头在为一户人家建房搭建脚手架时,被一名雇工手中不慎掉落的钢管砸中头部,送至医院抢救。王某家人遂将另一名包工头、房主、当事雇工共三人告上法庭。

  哑柏法庭开庭后仅仅数日,原告王某忽然死亡。原告家属亲戚二十几人在法庭院子里情绪激动,扬言要将遗体拉往三名被告家中。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王选军和同事积极联系被告及其代理人,在原被告双方间不断斡旋调解,释明法律规定,要求被告在两日内履行先予执行裁定,解决原告王某的丧葬费。被告先行支付3万元后,原告家属却又提出要一次性支付30万元赔偿金,对于这一诉求,被告并不接受。谁料,原告一家家属二三十人披麻戴孝聚集在法庭门口。这让王选军和同事们倍感无奈,他们又联系村干部,一起反复做工作,双方这才达成口头协定,被告一次性支付24万元。协议虽然达成了,但原告未拿到现钱迟迟不肯埋葬死者,事态随时都有可能失控。

  “作为一名法官,如果把民事案件办成了刑事案件,那是最大的失败。”王选军说,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确保案结事了,他和同事们又经过两周的辛苦工作,使被告兑现了赔偿,这才使死者安息。案件圆满解决后,原被告双方都向哑柏法庭的法官们表示了感谢,“双方家里都说要请我们吃饭嘞。”王选军笑着说,这让他感到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卖力不讨好是经常的事

  基层法官卖力不讨好是经常的事,有时候甚至受到污蔑或威胁。就在几天前,王选军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开庭当天,男子纠集20多人围在法院门口,言辞激烈,坚决不同意离婚。王选军经过耐心调解,男子立下改过自新的保证,女子这才同意撤诉,但女子并不同意回家。该名女子被法警送出后便到西安打工去了。眼看妻子不见了,男子气急败坏,对王选军不依不饶:“你把我媳妇送走了,你要负责给我找回来!”并且散布谣言“我媳妇在法院有人,法院袒护她”。

  很多时候双方不懂法律、对于判决的期望值都很高的时候,往往导致法官在案件宣判后里外不是人。“许多当事人不停地骚扰法官,甚至采取报复性的信访。遇到这种情况,法官还需要对已经处理的案子写一个报告,写我为什么这么判,当事人又为什么上访。想到自己依法办事,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心里很不是滋味。”王选军摇着头说道,“如果法官仅仅依法做居中裁判的工作,压力会小很多。可现实是,基层法官要成为‘多面手’,既要依法审案,还要注意普法教育,做到案结事了。”

  不知不觉中,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中午告别的时候,王选军坦言,虽然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比较挣扎,有时候还对未来有一丝惆怅,但匡扶正义的职业理想未曾磨灭,他还会坚守法官这个职业,“干了30年,割舍不下呀。”

   记者手记

  离开哑柏镇的路上,记者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普通人眼里,法官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正襟危坐在法庭上,询问当事人,敲着法槌。但从王选军这样的基层法官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责任、担当、挣扎、迷茫交织在一起的工作生活状态,他们在压力中前行,在责任中坚守。

  近年来,基层法官生存现状堪忧的消息比比皆是,审判任务远超个人负荷,而且常常被跟踪、谩骂、攻击甚至殴打,收入与工作量不匹配,法官还得承担调解员角色等都不同程度影响到法官的生存状态。在感叹这些的同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认同。基层法院是人民司法事业的根基,关注基层法官、特别是派出法庭法官的生存状态不能止于口号,要给基层法官以切实的温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张英 实习生 沈剑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