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刘红光:闭眼就能焊出“鱼鳞纹”(图)
//www.workercn.cn2016-04-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老四”学徒

  刘红光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种荣誉、奖项,但他永远难忘最初入厂的那几年。

  1990年,18岁的刘红光从技校毕业后进入焊工组。因家中排行老四,厂里老人都叫刘红光“老四”。“那时人多活少,当徒弟三四年也无法获得一个独自焊接的机会。”但刘红光是个有心人,师父焊接时,他就站在旁边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看完之后找来边角废料勤加练习。

  就像达芬奇学画鸡蛋一样,刘红光焊过的试片不计其数,由此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厂里许多有关焊接的急、难、重活儿,刘红光都毫不犹豫地担下来。在1分厂厂长孙彦辉看来,“还没有他完成不了的任务”。

  过去,一个产品用多大的电流、电压焊,选择什么样的焊丝,基本上是凭老师傅的感觉经验,而刘红光将这些感觉与每一次生产实践结合,给很多项工艺明确了更具体的参数。按照参数,工人们直接可以焊出成品。

  前几天,刘红光刚刚收了第3个徒弟。“我师父眼可‘毒’了,从你身边路过,你一焊完立马就能告诉你刚才错哪儿了。”二徒弟小陈对刘红光既敬又怕。

  “老焊”坚守

  已经在焊接组工作26年的刘红光戏称自己是“老焊”。

  记者问他是否想过跳槽?刘红光说,外面两千元一天的活儿也找过他,但“我从小在这儿长大,对厂里有感情”。

  在他的车间储物柜里,记者看到一个笔记本。上面写有工作总结、工艺优化记录、产品缺陷解决方案。

  最新的一次记录是关于某型号点火器后期检查出焊缝裂纹的分析。这是一个存在了10多年的老问题,刘红光把不合格产品拿回来解剖寻找原因,改进办法后该型号产品的后期合格率从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去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后,刘红光变得更加忙碌,每一项技术创新等最终都要形成文字,供大家学习交流。这些年来,他方方面面的总结积累已有近10万字。

  刘红光说,他理解的工匠精神首先要爱岗敬业,敬业必须精技能,把产品当成艺术品,对每一个产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对于一个完整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来说,焊接只是其中不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的精准度如果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刘红光认真地说。(中工网记者 林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