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潘玉华:女技师真“好焊”
//www.workercn.cn2016-04-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检索:潘玉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无线电装接技师,微电子精密焊接领军人物。  

  在一块一元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在没有任何机器辅助的情况下,全凭手感精准焊接1144根细小的铅柱,这听起来有些超乎想象,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女技师潘玉华,就是凭借着这样一手绝活为国家的卫星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世纪70年代,潘玉华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五宝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幼时最痴迷于观看奶奶穿针引线的蜀绣工艺,却未承想长大后从事了与电子科技有关的工作,只不过绣花针换成了电烙铁,丝绸底面变身为方寸大小的电路板。

  1995年,潘玉华从职校毕业后进入二十九所工作,在精密焊接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如今已经成了二十九所微电子精密焊接的“技术大拿”。但任何人的本事都不是一日练就的,潘玉华也一样。

  “这是一块35层的电路板,每块板的焊点都不同。”走进研究所的装接车间,潘玉华轻轻拿起一块不足手掌大、厚度毫米间的电路板告诉记者,对这样的微电子进行精密焊接,是她和同伴们每天都要从事的工作。

  潘玉华告诉记者,初入岗位时的一次失误让她警醒至今。刚工作的第1年,潘玉华因为一时粗心大意,导致一个元器件变成废品,尽管产品制作过程中难免失误,但她对此难以释怀,“军工材料都特别金贵,做工环环相扣,绝不能再让这千分之一的损失概率发生在我身上。”

  此后,潘玉华每天都要做的功课就是练习如何让心更静,手更稳。同事们经常能看到她很晚了还在独自加班研究技术。工间休息的时候,潘玉华会带着徒弟们做投硬币的练习。在已经盛满水的水杯中投入一元硬币,保证水不会溢出,为的是锻炼观察力和手的平衡感。潘玉华的最高纪录是45枚硬币。

  2009年,研究所接受了新产品的研发任务,潘玉华发现她接到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精密,集成度越来越高。一天,质量师梁剑东拿着一块出了点小故障的电子板找到潘玉华,要求她把硬币大小的电子板上面的1144个小腿拆下来,找到故障之后再原样焊回去。

  接到任务后,潘玉华屏气凝神,一口气完成了5块电子板的焊接,耗时超过10余小时,因长时间保持一个焊接动作,她的整个身体都有些僵硬。对于这次经历,梁剑东至今还十分感叹:“器件就跟原厂出来一样,根本看不到解焊过的痕迹,真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突破了自身的极限,潘玉华把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驾轻就熟的绝活。现在她完成一块1000多根的植柱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从大如冰箱的电装机箱,到如衣扣般大小的电子板,潘玉华说自己亲眼见证了中国电子科技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她自己也始终未忘记学习,为了掌握各项新技术和新材料,她长时间泡在现场,研究焊接技术和工艺流程。如今,厂里很多最精密的焊接都是最先经由她手实现,而为了带动厂里更多人掌握先进焊接技法,她也是厂里最为严苛的师傅。

  “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执著与专注,没有捷径可言。”在平日的训练中,哪怕一个耗时几十秒的细小操作环节,为了做到最优,她都会让徒弟们重复数十次,“任何细小差错都会对电器性能产生差损,我对自己、对徒弟的要求必须严格。”(中工网记者 李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