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盛况:回国更有“归属感”(图)
//www.workercn.cn2016-06-23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回国更有“归属感”

——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学系主任盛况

本报记者 黄 平 通讯员 徐燕飞

盛况在工作。 徐燕飞摄

  人物小传

  盛况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毕业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回国后,他面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的国家重大需求,从事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领导研发团队研发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实现了该领域我国“从零到有”的突破,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进民族产业的独立自主作出了突出贡献。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盛况团队目前刚牵头完成科技部的一项重点专项,攻克了碳化硅二极管和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芯片关键工艺技术,研制出国内功率等级最高的碳化硅芯片和模块。“国际上已有碳化硅芯片产业,但国内的碳化硅芯片产业尚未形成。我们目前也在开展碳化硅芯片的技术转化工作。”盛况说。

  对回国发展充满信心

  1991年,盛况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混合班,经历了残酷的淘汰制。“煎熬,却很有用。”对于本科的前两年,盛况这样评价。大三时,他选择了电力电子工程专业,开始了他与电力电子一生的缘分。

  浙大学习结束后,经电气工程学院推荐,盛况于1995年来到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求学,并获计算机及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本科毕业,3年后拿博士,这恐怕是全世界最快的速度。”盛况调侃道。2002年,他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工程学系读博士后,随后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任教,并于34岁时拿到了终身制教职。

  “拿到‘铁饭碗’后,就想回国了。”盛况坦言,学了一些本领,却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事,感觉不踏实。他开始关注祖国的发展,了解到国内科研条件的改善,未来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2009年,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远赴曼哈顿,带着电力电子学科创建人汪槱生院士的期望,向盛况发出邀请。同年年底,盛况回到阔别14年的浙江大学,担任电气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正在发展中的祖国?他回答说,回国更有“归属感”。“以中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我觉得回到祖国发展会更好。这一点,我有信心。”

  回国后,盛况取得了一个个成绩。2012年,他入选“十二五”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新型电力电子关键技术主题专家,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学科获得该项荣誉的第一人;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

  盛况说自己“很幸运”,回国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从建实验室到安家落户都得到支持,让我特别有归属感。”盛况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有这么多人帮忙,我很知足,也很珍惜”。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