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白求恩传人”:像当年的白大夫一样亲(图)
//www.workercn.cn2016-06-30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战争年代,践行白求恩精神倾心服务根据地军民称其“后方模范医院”

●和平年代,赓续传统荣登“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白求恩传人”:像当年的白大夫一样亲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倾心服务军民纪实

本报记者 高志文 特约记者 赵 品 特约通讯员 陈江文

该院白求恩医疗队开展“重走白求恩路·老区健康行”活动,为老区村民义诊。刘会宾摄

    引 子

  盛夏清晨,河北省城石家庄。一所军队医院门前,就诊患者络绎不绝。

  进入医院大门,迎面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巍然矗立。主人公身穿八路军军服,目光炯炯凝视远方,步伐矫健大步向前,仿佛正急促地奔赴前线。

  雕像的基座上刻着:诺尔曼·白求恩(1890.3-1939.11)。雕像身后的这所医院,就是白求恩当年参与创建并工作过的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唯一成建制保留下来的老八路医院。

  不朽英名刻进院名,优良传统一脉传承。白求恩精神标注着这所军队医院的精神坐标,标注着医护人员的道德标高。在医院大门口,一块块奖牌熠熠闪光:被卫生部评为“百佳医院”,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医院”,连续7年获评“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当年,曾让老区人民深情地喊出“见到你们格外亲”的“模范医院”,如今是个啥模样?记者走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追寻接过白求恩听诊器、手术刀的军中传人,弘扬优良传统、服务军民的足迹。

  ■在白求恩的目光注视下行医为民,他们始终以“病人”为中心, 视患如亲,医疗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一名军医感动一座城市

  6月4日,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官兵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两年前的今天,他们送别了心爱的战友——“白求恩式的好军医”、神经内科原副主任张笋。

  又逢忌日,医院微信圈里,战友们的悼念追忆再次“刷屏”。但让张笋的家人没想到的是,有不少她救治过的患者依然记着这个日子:患者王西凤给家里送来了自己腌制的咸菜,患者李杏敏包了饺子给孩子送来,患者王茂林给张笋爱人马克强发来慰问短信……

  他们没有忘记这位好军医。他们又怎能忘记这位好军医?从医18年,从未出过一次差错,未收过一个红包,未受到一次投诉,张笋先后帮助160多名疑难病患者解除病痛。患者,在她心中永远高于天、重如山。

  这是她生前难以割舍的朋友圈:张笋手机里存着百余名患者的电话,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为他们服务,患者的亲朋好友咨询也有求必应,许多农村来的病人成了她的“亲戚”。

  这是张笋患病后进手术室前的唯一要求:面对凶险异常、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脑胶质瘤,她恳请手术医生尽可能保留她的语言功能,为的是术后还能和患者交流,继续为他们服务。

  这是她生前签的最后一次名字:在生命的尽头,她毅然在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名字。

  这是她家中的一份特殊遗物:张笋去世后家里还有一包医生开的缓解病痛的药,但她悄悄收起来没有吃。因为,她怕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影响捐献器官的质量……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满脑子里想着的依然是患者。得知张笋患病的消息后,53名她曾经救治的患者在一封信上按下红手印,用一颗颗滚烫的心请求组织全力救治;她病逝后,患者王茂林一家四口赶到医院,像亲人一样守候了3天;惊闻噩耗,正在麦田干活的格海军和妻子邢文翠丢下农活直奔车站,赶来为救治过自己的好军医送行;追悼会那天,医院周边千余名群众自发赶来送她最后一程……

  张笋走了,她感动了一座城市。她被评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并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候选人,入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张笋身上,人们看到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的白求恩精神。

  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让患者感动的军医何止张笋一人!从战争年代为了掩护伤员用身体挡炮火的英雄军医邢竹林,到和平时期主动到山区义务扶贫倒在行医路上的好军医石磊,再到坚持10年深入老区服务军民的“白求恩医疗队”,白求恩精神始终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医护人员说,每天上下班都从白求恩雕像前经过,在白求恩的目光注视下行医为民,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简单地以“病情”为中心,让医疗服务处处充满人文关怀。

  这是诊室里温暖感人的一幕。口腔科主任薛毅接诊了一名来种牙的80多岁的老人,她一看到仪器就莫名紧张、血压升高,无法接受手术。薛毅耐心地和老人聊天,了解到她平时在听《小苹果》音乐时最放松后,特意为老人播放《小苹果》并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老人提出自己累了想在病床上睡一会儿,薛毅找来被子让老人安然入睡。

  这是令患者终生难忘的经历。肿瘤科主任朱铁年接诊了一名在别处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他认真研究片子,发现影像中有一处极易忽略的疑点。他联系国内著名专家帮助复查,又联系本院胸外科和心内科专家一起研究会诊,最后确诊患者得的是由先天性心肌缺损引发的肺炎。

  “把病人当成自己亲人看,就能对诊断极端负责。作为军队医务工作者,永远不要忘记‘军人’这一光荣而特殊的身份。军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我们必须时刻以军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当好军人形象的窗口,把人民军医前面的‘人民’二字举在头顶、揣在心窝。”朱铁年说。

  视患如亲,患难与共。把医患关系上升到军民关系的高度来认识,上升到鱼水关系的深情来呵护,这温暖的一幕幕,在这所人民子弟兵的医院早已成为常态,感动着前来就诊的患者。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