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虎:“咬”定品质不放松
//www.workercn.cn2017-02-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寻找最美一线职工】周虎:“咬”定品质不放松

人物检索:周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装配钳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曾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湖北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工网记者 曲欣悦 

  2000年,不满22岁的周虎,拖着一口木箱子来到了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他的钳工生涯。

  人如其名,10多年来,他曾在大漠望孤烟,也曾在海上数星斗,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任务、什么样的工作条件,周虎始终像一头倔强的老虎,“咬”住技术,“咬”住质量,丝毫不敢懈怠。他以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100%、节点实现率100%的工作,为海军建设累计提供千余套优质装备,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们常形容钳工技艺的难度好比是在“雕刻发丝”。面对广阔的车间、巨型的零件、冰冷的钳台,周虎也曾有些无所适从。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周虎除了学习大量专业书籍,还“咬”上了师傅。每当休息的时候,听到钳工房传来的锉刀声,师傅就会说“虎子又在磨牙了”。最终周虎连续摘取了三届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桂冠。2013年在中船重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再次问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对于一名钳工来说,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在一次拖缆机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试验时的马达速度偏慢达不到要求,很多专家认为是马达出了问题。但周虎通过对马达、泵组进行“听、摸”排查分析,判断并发现真正的问题是泵组中隔离阀出现故障。整改后,该项目已运行1000小时,好于预期目标。

  然而,周虎师傅这门“听、摸”排障的本领并不是白白练就。钳工在检验设备时不能戴手套,为了检查设备的接口处有无毛刺,周虎总是赤手去摸,因此双手经常会被硌伤,常常是旧伤未好,新伤又起。采访时,周虎的左手中指上还绑着创可贴。“敢用手去摸的零件才是好零件!”周虎说道。

  在周虎看来,钳工是一门良心活儿。很多装配工作干得好与坏,短期内其实无法被检验出来,因此有些钳工对于零部件、接口处的毛刺并不十分在意,觉得差不多就装上了。但周虎认为做装配就是要严谨要求,“要把图纸上没有提到的也做好”。为此,周虎经常拿着图纸和零部件与技术员沟通,讨论如何改进零部件,如何设计工装,如何将装配的误差缩小再缩小,“两块零件的咬合处缝隙要控制在2个丝左右,一根头发是7个丝,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不到0.02毫米”。

  当记者问起周虎师傅不断创新技术的动力何在,他笑笑说道:“就是为了让钳工们干活更舒服些。”在周虎看来,他的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在细枝末节处“动脑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他和同事们更加省时省力地完成工作。他的建议“改进某型号产品支座工艺”被评为“武汉市百条优秀合理化建议”。去年,周虎从集团17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四名“首席技能专家”之一。

  如今,周虎也在将自己的技能不断传承下去,由他带领指导的“虎家军”屡屡在技能大赛上斩获殊荣。而这批周虎手中带出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又成了别人的师傅,“虎家军”的队伍不断壮大。

  谈起工匠精神,周虎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活儿做好、做精、做出道道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