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罗岗:全心付出换回一个又一个工程的完美竣工
//www.workercn.cn2017-04-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得满分”

  先后在山东、黑龙江两地的工地上干了5年之后,苦干加巧干让罗岗在同届新人中脱颖而出。2000年,年仅28岁的他被调回北京,成为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中关村西区项目的工程部部长。安慧桥改造、中关村西区地下环廊建设、奥运村建设……多个城市项目建设的工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2011年,罗岗第一次独挑大梁,出任通州北环环隧工程一标段项目执行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在通州北环环隧一标段工程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2012年7月21日,60余年罕见的暴雨袭击京城,通州灾情严重。罗岗的工地基坑开挖深度达25米,排水不及时,边坡将面临坍塌危险。那个夜晚雨水瓢泼一样地下个不停,抽水、排水、用沙袋堵……罗岗和员工们一起通宵达旦地抢险,直到第二天早上,雨渐渐小了,工地终于经受住了考验。

  2013年11月,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的中国国学中心工程交到罗岗手中,这是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首个房建工程。临开工,最初的设计发生变化,施工面积多出2000多平方米,但工期不变。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夜里一两点休息,那些日子,罗岗一天都没离开过工地。

  中国国学中心工程地下结构100天鏖战期间,在罗岗的办公桌下,压着十几张罚款单,那是他开给自己的罚单。罗岗处罚工作失误的员工时,也会等额给自己开张罚单。“我是项目负责人,员工出了差错,我肯定有责任。”罗岗说。一丝不苟,一直是罗岗的原则,“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得满分”。

  “心在一起才叫团队”

  工作中,罗岗以严格管理、铁面无私著称。罗岗发现,管理才是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叫团队”。

  北京通州北环环隧一标段工程刚刚开始建设的前3个月,作为执行经理的罗岗没睡过一个踏实觉,“每一刻都在想工地上的事情”。为了给工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罗岗想了很多办法。当时在挖好的隧道两侧有许多等待回填的土方,罗岗组织大家在土方上面种上小麦等作物固土防尘,兼顾绿色、环保、节能的同时也减少了土方外运。他们还在办公区、生活区种上黄杨、雪松和花草。就这样,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个“花园式工地”。而这个理念也被罗岗不断复制创新,6年间的多个重点项目,这样“绿色环保”的施工标准已经成了罗岗的管理习惯和特色标签。眼下,后北营安置房一标段项目启用的金属外爬架又成了工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到一个工地,罗岗都会在办公区楼道的两侧挂上“家”“和”两个字。为了让员工在条件艰苦的工地上找到家的感觉,每到过年过节,他都会组织员工们聚会,赶上员工的生日,他还会送上生日卡,给工人们发夜宵盒饭,组织工人举行运动会,罗岗努力打造的“项目文化”让所有人在工地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声声亲热的“岗哥”,是大家对罗岗最好的认可。

  罗岗的付出,换回的是一个又一个工程的完美竣工。2015年,罗岗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所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中国国学中心项目荣获全国AAA级安全标准化工地、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多个奖项,目前正在申报鲁班奖,中国国学中心项目罗岗青年突击队也推荐为2016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每次谈起家人,这个1米8的汉子总是红着眼眶。罗岗知道,自己欠家人太多了。从通州北环环隧一标段工程到中国国学中心的建设,罗岗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忙碌,偶尔回家也被同事称为“都市夜归人”。

  作为一名建筑人,罗岗不知道下一个“家”会安在哪里,可是在他心里总有一份执着——那是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崇敬。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