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砍树“光头强”变植树护林郎
从砍树2万到种树20万,一位藏族护林员眼中的环境之变
新华社兰州电(记者朱国圣、程楠)砍伐近2万棵树和种植约20万棵树,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个数字,却同时出现在55岁藏族护林员桑塔的职业生涯中,前者是他参加工作最初几年砍树的数量,后者是他近20年来种树的“答卷”。
桑塔家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这里地处中国西部内陆,平均海拔2000多米,气候湿润,林海苍茫,是甘肃重要的生态屏障。过去,迭部以出产优质木材出名,当地人称“木都”。
近百年前,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考察迭部后,曾写道:“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此后,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相关照片和文章,为后来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素材。
“背靠大树好乘凉。”当地人曾一度守着青山发“森林财”。桑塔就是伐木“大军”中的一员,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成了迭部县林业总场益哇林场的伐木工人。“那时年轻,心气也高,卯足了劲砍树。”桑塔说,益哇林场紧挨着扎尕那,这个掩藏在大山深处的村落树木成林、草原连片,被当地人誉为“天堂村”。
当地林业干部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迭部县域内的12个国营林场采伐40余年,生产木材超过1000万立方米,消耗原始森林面积139万亩,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桑塔说,在自己工作的前十年,他砍下的树木接近2万立方米,觉得自己像极了风靡中国的动画人物“光头强”——每天的工作就是伐木。
后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政府的重视。1998年开始,中国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当地政府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县属“天保工程”区159.53万亩天然林资源和“天保工程”域外41.4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从2011年至2017年上半年,当地已完成封山育林4.4万亩,增加森林面积570公顷。
“光头强”桑塔随之成为一名光荣的护林员,“最近20年,我种了近20万棵树,加倍给大自然还债,心里很踏实。”他说。
近些年,“天堂村”周边环境大大改善,保护生态也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共识。村民道吉过去也曾靠伐木赚钱养家、建房。从2013年开始,道吉开起了农家乐,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依托渐绿的大山、草原,“天堂村”的群众大都吃上了“旅游饭”。当地干部介绍,道吉所在的村民小组有50户居民,其中已有40多户开起了农家乐。
如今,“天堂村”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这个仙境一样的小村寨涌进了一批又一批游客。“2016年,来到扎尕那的游客超过40万人次。”扎尕那大景区委员会副主任任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