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警徽下的天使黄达辉:让生命从这里再出发
//www.workercn.cn2017-08-30来源: 大洋网
分享到:更多

  前沿“侦察兵”

  如果把医院比作一个战场的话,那么医院检验科便是成年累月奋斗在战场的最前沿的“侦察兵”,他们率先发现“敌情”,做出准确判断。作为一名戒毒警察和医生,黄达辉深知这一点,几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操作中严肃认真,从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将所有可疑的因素牢牢抓住。

  在一次门诊病人尿常规检测中,尿标本外观看似无明显异常,尿常规结果干化学提示潜血4+,镜下却未发现红细胞,多次复查都找不到。黄达辉提高了警觉,为何未见到红细胞或者红细胞碎片,是红细胞破坏了还是什么?带着尿常规结果黄达辉迅速找到了临床医生,沟通后提出建议对该病人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检测结果两项指标都异常的高,但样本又未见溶血,黄达辉第一反应是不是仪器出问题,立马再次检查室内质控,结果表明仪器正常。黄达辉第一时间向临床医生告知了检测结果,最后病人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

  “保健康就是保打赢。”作为一名戒毒所的检验医生,这是黄达辉一直以来的职业观点。为了保证戒毒人员的健康始终冲锋在前,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犹如战场上的侦察兵,为临床医生获取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惊心的确证报告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剥茧抽丝、精益求精”,这是摘自黄达辉的个人日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三年前发生的两件事情,让黄达辉颇为惊心,至今记忆犹新。

  2014年6月,从广东某市调入一批已经确证为HIV阳性的学员,全部附有该市疾控中心的HIV确证报告。也就是说,这些确认后的感染者无须再进行检测,就可以直接分配到感染者和非感染群体中!

  但让人震惊的是,在入戒毒所体检进行HIV初筛检查时,黄达辉吃惊地发现,被确诊为HIV感染者赵某的HIV抗体赫然为阴性。“试想如果将一个非艾滋病感染者放置到感染群体中,这对于当事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这是黄达辉自参加工作以来,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一时间向医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建议先将赵某单独隔离,防止与其他HIV阳性学员发生交叉感染。

  次日上午,黄达辉亲自对赵某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后重新抽血,并使用两种不同的初筛试剂再次进行HIV筛查实验,结果跟昨天一样,依旧是阴性。当赵某确认自己不是HIV感染者后,他喜极而泣,双手紧握黄达辉的手哽咽地说到:“黄医生,谢谢你,让我从鬼门关逃了出来!”。

  无独有偶。另一名戒毒人员林某(化名)被送来戒毒所时,手里拿着自己不久前刚在医院做完的检测报告,信誓旦旦的告诉黄达辉自己不需要再检测,没有感染HIV。但黄达辉认为林某的检测或许正处于窗口期,也就是说林某在意识到有危险性行为后,没有过四周时间就进行了检测,即处于窗口期内,是无法准确检测的。最后,黄达辉坚持按照检测规定执行,检测发现林某HIV阳性,让同所内的其他戒毒人员倒吸一口冷气。

  “这类检测一旦犯错,后果将不堪设想。非感染者和感染者一旦混乱,对当事人都是致命的。”黄达辉说,警察和医生都要有一份使命感,尤其是在自己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关系着他人的生命,影响的是他人的家人,必须要严谨、细致且充满热情。

  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