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希望骆驼”的第99次希望之旅
//www.workercn.cn2017-09-11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点燃希望之火的“苦行僧”

  周火生老人刚走下大巴车,闻讯赶来的师生们就簇拥了过来。人群中,一个高个子、大眼睛的短发女孩手里拿着两封信,显得有些怯生生。她叫廖兰,家住南溪镇吴湾村,受捐助已经有9年。

  “第一次见周爷爷也是一个下雨天,他从车上下来,特别慈祥。”廖兰说。

  2005年,廖兰失去了父亲,母亲也失踪了。廖兰跟着大伯大妈一起生活。但没过多久,大伯和奶奶也相继过世,接连的变故把这个家庭击垮了。

  “再苦再难,我都没有想过让孩子放弃读书。”廖兰的大妈低头抹着眼泪。这个没有多少文化却善良坚强的女人清楚地知道,“读书是让孩子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周火生听说了廖兰家的情况后,立刻联系了昆山当地的两位志愿者,对廖家三兄妹进行帮扶。去年,廖兰和姐姐分别考上了当地的职高和重点高中。

  “走进了大山,才真实体会那里的娃娃有多苦,有多渴望读书。”对于周火生而言,22年来,那些所有走过的山路、接过的茶水、回应过的注视,他都无法忘怀。

  “跪下!不去上学就不许起来!”易三梅清楚地记得,当她提出放弃学业时,父亲嘶哑的怒吼。那一年,她才刚上初二。

  聋哑的母亲,年迈的父亲,两个年幼的妹妹。“这样一个家庭,别说上学,就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易三梅说,就在她绝望之时,周爷爷伸出了援助之手。

  高考过后,母亲病重,生命垂危。易三梅心里明白,家里根本拿不出一年几千块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她偷偷地藏起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一次将眼泪咽进肚里。

  周火生急了,坚定地告诉她,“学一定要上,有什么困难大家帮你!今后不管有多难,都不能放弃读书!”易三梅最终走进了校园。

  “是周爷爷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易三梅噙着泪水说。毕业后,她成了金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公务员。她的命运从此改变。

  一个人感动两座城

  在周火生的感召下,吴卫林和爱人祁芳已经第25次来到金寨。下车后,夫妻俩就忙前忙后地搬运捐给希望小学的图书,和校长协商建立图书室的事宜。

  吴卫林夫妻与周火生相识于2004年夏天。他们第一次跟着周老师来到金寨,目睹了大山里贫困落后的教育面貌,也被周老师的助学故事深深感染。2010年,他们和一批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了“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吴卫林担任协会副会长。

  十几年来,吴卫林举家投身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十几名学生,总计捐款达60余万元。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在昆山,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意。看到周火生的卖书车来了,交警会走上前去敬个礼;每次义卖图书,都有十几名志愿者自发前来帮忙;很多台商、华侨也主动加入志愿者协会,接棒周火生的“爱心事业”。

  “他给孩子捐钱都是500、1000块的,而自己只穿一二十元一件的衣服,省吃俭用就是想能多帮助一个孩子。”志愿者欧小华说。

  多年来,周火生和志愿者们一共为金寨捐款1000多万元,协建5所学校,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资助学生1000多名。

  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的足迹也越来越远。“原本只是周老师一个人行动,现在变成了一个爱心的大家庭在行动,原先主要支持大别山区,现在拓展到西部贫困地区。”李梅说。 

  99次大别山之行后,周火生有了新的目标,“100次我是肯定要来的,只要我还能动,我希望还有101次、102次……”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