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甘肃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据了解,自2018年起,我省将从健全职称制度层级结构、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推动职称评价机制创新、促进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相结合、提高职称评审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职称评审环境等六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落实。这是我省30年来职称领域最全面的一次改革,也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进入实施阶段。
由于和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职称评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一直是我国职称制度被人诟病的焦点,尤其是在很多一线和基层岗位,学术水平再高,不发表论文就评不上高级职称;明明工作跟外语不沾边,可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了职称;计算机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工具,互联网也已经发展到运用互联网为主的阶段,还要考核一些落后的计算机工具使用能力……
此次我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可谓“与时俱进”,反应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各方对职称改革的期待,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其中尤以两大亮点值得肯定。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师德、医德等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二是调整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论文要求,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差别化设置论文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一直以来,职称评定都要求申报职称者通过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而实际上,许多行业与工作都用不上外语,即便有些时候需要查找国外资料,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普及,这些问题已经可以得到完善解决。至于计算机应用,实际上职称考试内容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性非常强,超出许多人的工作实际所需,并且现在很多软件的开发使用也已经让这些过去的专业软件相形见绌。不通过计算机应用考试,许多人照样能够熟练应用电脑进行工作。因此,职称评定中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确实应该区别对待,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有硬性需求的岗位可以继续保留这些标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岗位则应该予以调整。同样,论文也不应继续成为评定职称的硬杠杠。“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这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何况,外语、计算机以及论文等这些标准,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灰色产业链,滋养了职称腐败和学术腐败,更背离了选拔优秀人才的“初心”。此次职称制度大变革,对师德、医德等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对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的公开“亮剑”,就是要在最大限度上防止学术腐败的发生,推动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学术道德素养,还职称评定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体现出了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的要求。让工作称职的人能够评上职称,让那些干工作的人、有贡献的人能够评上职称,必然大大激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活力,使人才发挥出更好、更大、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