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工会五年发展系列评论之十三
中工时评:以职工素质提升助圆中国梦
本网特约评论员 周治平
吴富威,本是深圳某车间流水线上一名普通工人。2011年,他在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的资助下,经过3年刻苦学习,获得天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大专毕业证书,并应聘成为某计算机公司的销售专员。“圆梦计划”是深圳市工会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而最近5年来,在全国各地工会,像“圆梦计划”这样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要求广泛开展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项目还有很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工人越来越成为“香饽饽”。在有些地方,技术工人月薪四五千甚至过万,依然供不应求。比如在江苏常熟这个国内最大的服装生产批发地,万元起聘成熟的技术工人已非常常见。除了按时发工资之外,当地老板们也开始考虑如何“巴结”工人,保持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福利待遇,增加娱乐设施,下雨天宁肯自己淋雨生病也要把伞让给工人。种种现象都表明,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越来越受到企业老板的重视和尊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技术工人的渴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常态。放眼未来,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技术技能强国,更是迫切的需要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水平、高素质工人队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劳动者,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人才基础支持,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充分认识到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年来积极发挥各项职能,协助党委政府开展了各项强技能、促就业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以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网为依托举办的职工基本职业素质培训工作,对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08年底开始,中国经济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9年,约有2000万农民工被迫返乡,失掉饭碗。这些返乡工人,原来大部分在加工制造业等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一线劳动。为使技能单一、技术水平低的农民工尽快提升技能水平,完成自身转型,尽早实现再就业,中国工会发起了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全国各级工会共对1393.58万名农民工实施了援助,对520.49万农民工进行了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基础培训,成功介绍207.23万名农民工实现就业,对510.88万名农民工开展了生活救助、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帮扶。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为在金融危机中稳定就业形势,增强农民工就业再就业能力,确保农民工及其家庭生活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各级工会都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连续多年开展了技能培训促就业、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家政服务工程、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
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是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实现体面劳动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中国工会将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继续大力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使他们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劳动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