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中国胜利阅兵让日本伎俩归零
王宪
//www.workercn.cn2015-09-0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北京隆重举行,数十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对此,日本政府先是作出安倍晋三首相受邀访华又立即取消的矛盾决定,后宣布驻华使馆人员一律不参加。接着又对一些国家领导人参加阅兵说三道四,甚至以“保持中立”为名阻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日本政府忘记了自己并非国际争端一方的角色,活脱一副气急败坏无计可施的焦急状。

  一个时期以来,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日本耍小聪明,玩弄了不少花招。先是将美国私相以授“管理权”的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收归国有”,接着把掌管自卫队的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政客还接连参拜供奉有侵华日军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最近又在众院强行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其间,安倍晋三小动作不断,把新近下水的准航母以二战侵华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命名,视察自卫队空军专门登上标有“731”的座机拍照,在冲绳向二战死亡士兵骨灰跪拜,纪念战败谈话中回避直接表达“反省”“道歉”之意。这一切,无不刺激曾经饱受侵华日军蹂躏的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广大亚洲人民的神经。

  作为一名政治人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安倍比谁都清楚。不然,他也不会在第一个任期伊始便假惺惺地来华赢取“融冰之旅”的美名。第二个任期他羽翼渐丰,不再需要以“融冰”捞取政治资本,也是迎合右翼势力赚取选票的考虑,他剥下以往的伪装,祭起军国主义的衣钵,当起了祖辈仇华势力的孝子贤孙。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其实质是中日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从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日本的150%,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渐拉大。由于迅速老龄化和新生劳动力不足,日本经济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持续低迷、停滞“失去的20年”的延续。受其影响,日本产业空洞化、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扩大。同时,政府的公共债务增多,收支出现逆差,贸易强国优势也在丧失,甚至出现几十年不曾有过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

  两国战后的经济发展,也和当年的抗日战争军事态势一样,出现了惊人相似的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只不过是更“持久”了一些。目前的中日经济力量对比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时间在中国方面,发展势头在中国方面,只要有足够清醒和冷静,胜算必然在中国方面。日方必须学会接受和平发展后经济崛起的中国,今后几十年,这一差距只会加大,不会缩小。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预测,“35年后的2050年,中、美、印任何一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排在他们之后五国的经济总量之和”,日本恰恰位列后五国的第二位。如果此预言应验,日本当政者不改变思维,生气的日子还在后头。

  历史是诸多因素制约客观形成的,不以某些人的好恶和伎俩所改变。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把日本的一系列小动作归入形同宵小的无聊小儿科。习近平主席同时宣布中国军队将裁减员额30万,表明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赢得国际社会赞誉,使日本和西方媒体指责中国阅兵是“秀肌肉”的谬言不攻自破。安倍晋三的缺席,使日本再次错过了反省战争罪责的机会。我们也正告某些人士:不要再误读中国珍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不要再低估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