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遣返事件”乌龙背后的不文明幻象
乐群
//www.workercn.cn2015-09-2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来自上海的中国游客在洛杉矶过境时,被美国海关移民官以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不文明行为记录”为由,当场将其十年美签作废并遣返。多家媒体事后了解发现,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该旅客是否因不文明行为而被拒入境,该游客也并没有被遣返。但边检人员和旅行社方面都透露,目前许多国家的出入境信息己联网,出国旅客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个文明游客。

  有报道称,这名游客被遣返“是因为其之前多次在美停留纪录,被疑与观光签证目的不符有关。”而日前世界新闻网也再次刊发相关报道,改口称中国游客被遣返,是因为“观光目的不符”。

  这一报道的偏误,固然有媒体工作者对新闻事实未予详细核实的因素,却也不排除一些国人境外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经年累月后,在国际社会留下难以抹去的刻板印象。或许正是过去太多的不良记录,才造就了如今不少媒体“顺理成章”地“合理想象”。

  不可否认,眼下诸如大声喧哗、出言不逊、推搡插队、在文物上随意刻字涂鸦、在严肃的宗教场所不合时宜地搔首弄姿玩自拍等不文明行为,被媒体高频曝光的程度前所未有。而面对类似描述和诟病,许多国人已在审丑疲劳中变得麻木。在见怪不怪的同时,有人甚至摆出一副“都是说别人”的样子,继续我行我素。一些人虽然在舆论口水中多少能有所反省悔悟,在境外游时,明显注意约束自身的言行,但在自己相对熟悉的地方,则抱着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傲慢心态,又大摇大摆随心所欲了起来。

  其实,对不文明行为说“不”,没有国内国外之分。丢人是不能丢到国外去,家丑当然不可外扬,但文明的标准和底线却不该因此而不同。今天,在家门口对秩序和规则视而不见,难保明天不会在异国他乡践踏公德甚至犯事出糗。任何习惯和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日常的修炼和积累,对所有的不文明行为一视同仁,理应成为媒体和社会的共识。

  在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中,有了观念上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以及道德层面的诟病谴责,显然还远远不够。眼下相关部门已在努力出台各种措施办法,对不文明者进行强制惩戒。今年5月14日,国家旅游局就发布办法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保存期限视游客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确定。它不仅会将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还会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可以让这类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在旅游景区的不文明行为之外,飞机上寻衅滋事的“机闹”,平日里债台高筑的老赖,时下也都逐步被列入黑名单。如今将黑名单制度引入对不文明行为的预防和治理,越来越发挥出相应的威慑和惩戒作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管理“创新”。要想从源头上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在建立黑名单制度等提高公民不文明成本的举措之外,公民个人提高自身修养才更为根本。此外,在全社会营造“不文明可耻”的文化氛围,树立公共秩序人人维护的意识,或许是文明时代更长远的话题和任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