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广东广州增城警方打掉一个利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机制,通过网络健康咨询方式推销“三无”保健品的特大电信诈骗团伙,共抓获诈骗嫌疑人49名,该团伙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8000多万元。警方发现,所谓的健康咨询专家仅是初中学历的人员,保健品则是低劣的“三无”产品。(见10月13日《广州日报》)
所谓竞价排名,是通过竞争出价的方式,在搜索页面中获得有利的排名位置。通俗来讲,网民往往只看前几页就能找到所需求的信息,因此,排名越靠前的信息越有可能被点击,所以越“值钱”。商家花钱让自家产品信息排在搜索引擎的靠前位置,当用户搜索相关的关键词时,首先看到并点击自己的链接,就可拦截流量,有利可图。而搜索引擎公司对信息的真实性并不怎么把关,甚至到了“只要交钱,啥都能上排行”的疯狂地步。
正是因为定位精准、见效迅速等优点,竞价排名成为不少无良商家和产品坑蒙大众的方式,由此引发的网络诈骗案不在少数。2008年,国内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就深陷“竞价排名风波”的丑闻,涉事公司承诺全面整改。然而,情况似乎并未随着舆论的关注而好转。以“减肥药”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搜索引擎的每一页前几条和最后几条信息均是竞价排名的推广链接,而页面右侧的大部分版面则聚合了大量“减肥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和产品的真实性、安全性,搜索引擎公司能担保吗?
有人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竞价排名是网民的砒霜,是搜索引擎公司的蜜糖”。只管收钱不管质量的搜索引擎公司已经站在网民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然而,目前我国知名的、常用的搜索引擎并不多,甚至有一家独大之势。在这种没有“天敌”竞争的安逸环境下,占据网络搜索资源优势的搜索引擎公司“为所欲为”似乎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儿。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只针对网民个人,也针对包括搜索引擎公司在内的所有使用网络的公司。搜索引擎利用市场地位将本不该出现的虚假信息放在用户眼前,有诱导网民上当受骗之嫌。因此,有必要研究对策,严格、长效地加以约束,让其不能为了利益,弃社会效益于不顾。此外,参与竞价排名的信息实质上是一种网络广告,应当纳入《广告法》严格管理,并要求企业和搜索引擎公司双方对产品的真实性、安全性负责。当然,网民个人也要认清竞价广告的特征,遇到时只能参考,不可轻信。
将竞价排名纳入严格监管和追责的机制中,让法律法规成为“玩家”必须严格遵守的“游戏规则”。唯此,搜索引擎才不敢“只认钱”,信息发布者才有所敬畏,网民才能有干净健康的上网环境,重拾对网络信息的信任。
话题圆桌:“微博打拐”能走多远? 2011-02-11 |
中工时评:期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惠及更... 2011-02-17 |
聚焦:以生命的名义,严惩酒后驾驶 2009-08-29 |
中工时评:工会源头参与“有为”更“有位” 2013-10-11 |
话题圆桌:为什么上访者总被说成“精神病”? 2008-12-09 |
中工时评:“互联互通”改变中国发展格局 2014-11-21 |
工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劳动关系成... 2015-01-08 |
一周看点:2008,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 2009-01-04 |
一周看点:网络如何搞舆论监督? 2008-12-26 |
一周看点:向改革开放致敬 2008-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