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公众关注中高考改革的背后
//www.workercn.cn2013-11-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高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让广大学子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实现人生梦想,就要确保每一次的决策、每一小步的改变,都遵循公平、理性和科学的原则。

    近来各地中高考改革举措不断。有的地方准备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或降低加分分值,有的地方准备调整相关科目分值,改革高考志愿的填报方式等。每一项方案的具体内容,都引来各方密切关注。相关讨论还在继续。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中高考的公平,同时顺应教育改革的现代发展趋势,成为讨论的核心。而分析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看出公众对中高考改革的诸多期待。

    公众期待决策者能够认真倾听民意。若干地方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大多针对之前公众质疑、抱怨集中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如高考加分项目设置过多过滥,近年来成为舆论屡屡抨击的目标。对一些地方取消加分项目,或降低加分分值的改革举措,公众给予了肯定,当然,对存留的加分设置,公众对其合理性的追问还在持续。

    中高考改革如何顺应民意,一直是令决策方颇为纠结的事。改革的步子迈多大才好?步子过大,会不会出现新的漏洞?种种担心让决策者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中高考改革中的每一步,不仅事关考生多年的寒窗苦读,更关乎国家整体的人才培养规划,进而关乎各行业人才梯度能否均衡。仅从教育角度而言,高考中不同科目、不同题型每一分的加减,都将在基础教育领域产生“蝴蝶效应”,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改革要慎而又慎,任何决定都应听取多方的意见,方能作出理性、科学、公平的决策。

    公众期待改革方案能够进一步推进中高考的公平公正。比如,北京市近期向社会征询中高考改革草案意见,其意义并不是某些科目分数出现了调整,而是更大限度地顾及考试的公平性。方案中将采用平行志愿的模式,即在不同批次不同志愿上可填报两至三所平行的学校,力图避免过去因为一分之差,掉入下一批次后学校和专业均差之千里的情况;在京郊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设专项招生计划,增加寒门子弟入读大学的机会;采取更大范围向社会征题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充实高考试题资源库;英语实行一年两考,等等,大都赢得了公共舆论的肯定,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有利于中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

    公众期待相关决策要坚守理性立场。近来不少地方出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大都顺应了百姓的期待,显示出稳妥推进态势,也得到了公众舆论较为平静与肯定的回应。北京市近期就高考改革征求意见,在英语降分引发热议后,数学一科在网上引起“人人喊打”,理由无外乎数学太难,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用到。幸好,“取消数学”的情绪化声音,得到来自专业人士的解释与澄清。事实上,在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数学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逻辑思维的构筑至关重要,而这种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和数据处理能力,对于高等教育学习和个人综合素质养成,至关重要。必须强调,政府决策不能被情绪化、民粹化的“伪民意”所裹挟,要有“去糟取精”的眼光和定力。毕竟,由网络渠道反映出来的民意,从样本选取上来说只涵盖了“经常上网且喜欢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人”而已。

    中高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让广大学子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上实现人生梦想,就要确保每一次的决策、每一小步的改变,都遵循公平、理性和科学的原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