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垃圾监管、经济手段实现废物循环利用、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和地下产业链、宣传教育手段培育公众的分类处理意识,打一场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回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据《检察日报》11月6日报道,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发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升,基本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但生活垃圾分类探索了多年,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城乡接合部的“垃圾围城”现象比较突出。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平均负荷率不到60%,每年有超过一半以上危险废物由产生单位自行利用处置,大部分游离于监管之外。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各项制度落实仍不到位。部分企业为谋求非法利益逃避环境监管,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固体废物。大量应由污染者承担的治理成本转嫁给政府和社会。
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第一观感来自身边环境,垃圾处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环境治理的评价,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一座城市如果城市建筑高大上,但垃圾处理不到位、不及时、不科学,百姓的生活生存环境就会有诸多隐患。从这个层面而言,垃圾处理绝不是一件小事,忽视垃圾处理就会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板。而这个短板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垃圾处理现状堪忧,事实上,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早已敲响了警钟:我国每年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33亿吨,工业危险废物约4000万吨,医疗废物约135万吨,建筑垃圾约18亿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这么多的垃圾,特别是其中那些含有放射性、毒性、腐蚀性和致病性的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大,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后果十分严重。
一些地方的垃圾处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产生诸多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将其归结为我国人口多,发展快,垃圾量大;有人将其解读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而重要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游离于监管之外,以及部分企业为谋求非法利益逃避环境监管,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固体废物。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国家从立法和监督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等众多法律法规,一方面不断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一方面集中处理了一些重大、恶性案件,震慑违法者,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问题有所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些地方对危险废物底数不清,监管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地方的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处理力度落后于产生速度;一些地方寄希望于污染单位自行处理,污染没有受到强力约束;有些地方废物处理已形成了地下非法产业链,一些执法部门没有尽到主体责任,执法依然存在“死角”。
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活,考验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垃圾监管、经济手段实现废物循环利用、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和地下产业链、宣传教育手段培育公众的分类处理意识,打一场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回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把垃圾处理当作大事来抓,为全体百姓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宜居环境,需要久久为功。
浙江日报: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2015-04-10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2016-02-16 |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6-02-25 |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6-03-11 |
学习毛丰美 实干促振兴 2016-03-30 |
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绘出美丽中国新图景 2016-12-05 |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2016-12-23 |
历史性飞跃的伟大实践 2017-10-14 |
“多扔垃圾多付费”与“分类垃圾少付费” 2017-11-02 |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017-11-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