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看台声音:世上本没有“神童”
//www.workercn.cn2013-11-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神童”,叫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神童”。

    最近,成都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就出了个神童——16岁的赵心童。巧合的是,他的名字中就有个童,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应该叫他“赵神童”。“赵神童”以外卡身份出战,竟然连克强敌,败在他手下的有老球王戴维斯、世锦赛亚军霍金斯等名将。正当人们猜测他还是否能复制2005年丁俊晖一战成名的神话时,“神童”自己就倒下了: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赵心童面对傅家俊,表现得完全像个小学生,防守业余,进攻乏力,过往擅长的击球精准度急剧下降,倒是对手打嗨了,防守进攻无往而不利,结果以6比1速胜。于是,赵心童的故事只能到此为止。

    赵心童的故事,人们其实并不陌生,去年,成都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就出了个吕昊天。当时的吕昊天还只有14岁,而且表现比赵心童更劲爆,一路杀进了八强,但一年过去了,吕昊天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扶摇直上,今年,他除了夺得一个低级别的郑州赛的亚军,鲜有惊人表现。显然,他还不符合人们对于“神童”的定义和期望,于是,人们只好改弦易辙,并终于成功地“捕获”到了形象很奶油很可亲的赵心童。可惜的是,赵心童的童话也没能持续多久。

    从吕昊天到赵心童,反映了国人对于“神童”的热衷和迷恋,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希望垄断这项运动的内在心理。今年上海大师赛决赛史无前例地上演了中国德比,丁俊晖连续两项排名赛夺冠,成都国际赛多达4名中国选手杀进十六强,三名中国选手晋级八强。中国军团如此强势,在以往赛季并不多见。对此,一些网友甚至惊呼:斯诺克有变成乒乓球的危险,他们都是由英国人发明,最终被中国人垄断。但这些网友显然有些性急:中国斯诺克运动的春天远没有到来。丁俊晖依然还缺一项分量最重的世锦赛桂冠,中国军团后备力量可观,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丁俊晖、傅家俊能稳定在世界前16名。这样的整体实力,还好意思奢谈垄断?

    在中国体育中,那种速成的、天才式的选手,总是比那些大器晚成的选手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关注,当然,也更早地承受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不独台球项目如此,其他项目亦然,落后项目似乎更甚。如足球,当年男足的张效瑞、李金羽等曾被称为“四小天鹅”,几乎被球迷视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女足的马晓旭也是一时惊艳,神童、天才之声不绝于耳,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说也罢。

    “神童”情结,反映了中国体育得到世界承认的焦虑和渴望,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出名趁早、一切从快的特征,但体育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拔苗助长的效果往往都不好,正应了那句古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现代体育对于运动员的要求,除了天资,勤勉,还有坚韧、勇敢,较好的智商、情商和处事哲学,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历练,需要教育的力量。李娜从未被人称为“神童”,她转为职业时,已是22岁“高龄”,但她今天已成为中国体育的标志性人物,而且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雄辩地证明:即使已过30岁“高龄”,她依然可以进步。

    对于中国体育来说,“神童”多了,当然不是坏事。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神童”,但我们要学会爱惜“神童”,保护好“神童”,“神童”们也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要为自己的名声所累。如此,“伤仲永”的故事才能避免,中国体育才能取得更为扎实的进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