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新闻时评:年产长篇四千部,该谢谁?
//www.workercn.cn2014-02-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赵春青 漫画

    世事难料。前些天,当同事告诉我如今长篇小说年产量已达4000部时,不禁愕然,天啊,比我想象的多不少呢。

    要知道,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长篇小说的年产量超不过三位数。

    再往前溯,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一词正火,文学退出社会生活核心地段,边缘化;文学副刊萎缩,文学从业者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纷纷转型。在向市场经济迈进中,生活节奏加快,电视成为第一媒体,文学的价值意义频遭质疑,长篇小说存续与否也成了问题。

    沧海桑田,短短20年的光景,反差如此之大,到底为何?是谁救了长篇小说?

    如果不提生活水准提高、物质极大丰富、购买力空前之类,也许首先该感谢电脑。电脑的功能远不止是打字,可很多换了笔的作家是将其作为打字机和游戏机使用的。爬格子变成了码字,剪切、复制、粘贴、打印,甭管怎么折腾,做多大的修改、调整,总是清清爽爽,简单易行。无论如何宣泄,电脑似乎总能容得下。那些一入行就在键盘上敲字的写家更别提多得心应手了。

    二要感谢网络。不少知名作家在作品“正式出版”之前,会将心血粘贴在网上,不论是博客或文学网页。在网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更直接。读者的留言评论未必专业却更真实,透露出读者的本色和市场的声音,远比某些研讨会上专家的言不由衷可贵的多。这不能不影响到作者以后创作的取舍和走向。此外,4000部纸质长篇小说只是部分来自网络,而网络小说难以计数。有消息称,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共2.48亿。占据网络文学78.2%市场份额的盛大文学,每天新产生近1亿字的文学作品,截至2013年上半年,盛大文学拥有超过200万名作家,创作出逾600万部作品。撇开文学质地不论,单从长度上讲,网络短篇一般在20万字左右,几乎就等同于纸质的长篇了。没有发表的门槛以及传播的即时特点,是传统的纸媒体无可比拟的。从最初的痞子蔡到如今的唐家三少等,不就是先后在网上网下成功描绘写作与财富的传奇吗。

    4000部长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恐怕不多,但也都是写作者心血付出,同时也体现着市场的选择与竞争。前年,沪上即有媒体报道说,按照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年出版和发表的长篇小说有2000余部(这与社科院相关机构发布的4000部的数字相差甚远)。而据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的判断,中国现在每年诞生的长篇小说多达8000部到1万部。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6000部到8000部长篇“出版无门”,被迫束之高阁。其实,这也是竞争的结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物质产品欲立足市场须如是,精神产品的生产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没有这6000余部作品参与竞争并最终垫底儿,那些跑在前头的作家恐怕会丧失创新做独特的“这一个”的热情与动力。

    年产4000部长篇,就一个读者来讲,肯定是读不胜读的。从更广泛的角度讲,读者多了选择的空间。上点岁数的人会知道,上世纪70年代中前期,耳朵里听的、眼睛看的长篇小说,似乎只有《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且是出自同一个作家。那是一段多么单调乏味荒芜的日子啊。如今文学繁荣,长篇小说的品种、类型多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们自然要挠头。可对普通读者而言,是天大的幸事,因为他们不必挑最好的,只需按自己所需,择自己最喜欢的去读。作品的丰富,使得每一层次的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每年4000余部长篇问世,属不属于产能过剩?就像电视剧那样。本报就曾报道过:2012年,我国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电视剧“第一大国”,全年电视剧产量高达1.7万集,如果一名观众每天晚上看两集的话,全年无休,需要23年才能看完。4000部长篇,每天看半本儿,那也得20多年啊。读者会不会对故事、人物、情节、主题等出现“审美疲劳”?

    作品多了,当然好。倘若过剩了,那就是过犹不及,自然也是个问题,但文学产出与消费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每年生产多少部长篇合适,哪一种更有市场,哪一种对文学更有贡献,恐怕需要方家费工夫来回答了,当然时间本身也会回答这个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