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网友在国内某知名论坛发帖称,今年春节,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县委书记给全县副处级以上干部发放了100多万元补贴。据该县一位县委常委透露,所发放补贴“数字是我们县委书记按《易经》推算出来的!”对此,永福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称,“确实有这么回事,大部分内容和事实相符。”目前,桂林市纪委已介入调查。(见5月6日《北京青年报》)
禁止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规定早已有之。此事发生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之后,更有顶风违纪之嫌。而最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津贴数额竟然是书记“根据《易经》掐算”。
纵观事情经过,有些细节颇耐人寻味。一位县委常委回忆,发钱之前,县委书记通知几个当时“在家”的常委,去他那里开会“碰”一下。这位县委常委透露说,说是开会研究,其实只是通告一下罢了。因为平时书记惯于“一言堂”,大家已经习惯了。
根据常理,上百万的钱从哪里来、怎么悄无声息地发到官员的手里,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中也应关涉到不少的制度、历经必要的环节。但所有的难题,在县委书记发话后似乎都不是事儿——从县财政拨款,到最后打入个人工资账户,这笔“顶风”发放的违规补贴经过了“两级跳”过程:由县财政打入几家“单位账户”;再逐一分发转到相关人员的工资账户上。为了贯彻领导的指示,多家单位通力合作,体现出了极强的协调能力和极高的工作效率。只可惜,这一切都只用在为少数人谋福利上。
“一把手”一句话就能发放百万津贴,“运作”一下就能绕过所有的制度和监管。为何在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官员的闪展腾挪下却如此简单?说到底,不受约束的权力才是县委书记真正的“易经”,只不过这个“易”是容易的“易”——只要权力在握,就能视法律法规和制度如无物,再难的事情也可以轻易做到。
近年来,限制“一把手”的权力屡被提及,类似违纪违法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跑偏、失控,成为官员牟取私利的工具。唯有将权力关进笼子、真正筑起制度的防线,官员们才不会一部“易经”走天下,干什么事情都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