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跌倒的老人,如果积极伸出援手,更直接上升到感动中国的高度。
这不正常。
这是很多人脑海深处的真实想法。
在诚信脆弱如纸、道德海拔骤降的当下,加上全媒体时代的快速传播效应,再小的类似负面事件都会对人脆弱的神经造成重创。
因此,当一个八旬老人将自己变成一枚“诈弹”,飞向一个无辜的女孩时,产生的黑色冲击波也超出了网友们内心承受的极限。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街头,一名8旬老太称被骑车路过的女孩撞倒,她事后宣称:“没你的事你干嘛还报警啊?”周边的路人作证女孩未撞人,最终,监控录像完整记录了事发过程:老人自行倒地,并撞击到了女孩。
首先,需要感谢好心的路人,他们本可以转身离去,却热心地作证,为这起黑色事件留存着一抹人性的光芒;此外,还要感谢那些密布的冰冷探头,它们以法治的名义,用力托举着很多人直线下沉的良知。
围绕这起事件,舆论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老而不尊的道德挞伐,重复好人难做的无力挽叹,甚至深入剖析老人讹诈的复杂社会成因,比如儿女不孝、养老困局等。还有人会指出,这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不能因此污蔑整个老年人群体——他们多数都恪守着道德的底线,积极扮演着年轻人的表率。
不管宽容还是谴责,结合当下搀扶老人成为社会难题的现实,以及冷漠功利的都市孤岛心态,这个“诈弹”的危害不容低估。
8旬耄耋老人,正常情况下应是尽享天伦、含饴弄孙、备受尊崇的人生最后旅客,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当街讹诈帮助自己的女孩,产生的恶劣示范效应是触目惊心的。这样的讹诈有可能彻底摧毁一颗年轻的心留存的善意和真诚。加上媒体的快速传播,本来就缺乏助人动力的万千围观者将会进一步坚定充当看客的决心。以后再有老人突然跌倒街头,假设必须立即施救,充满自我防范意识的路人最正常的选择应该是:先找到足够证据自我保全,然后求助120等公共机构。事实上,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结合城市管理和道路拥堵的现状,不少老人会错失最佳施救时机,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沦为“诈弹”的八旬老太有一句话道出天机:“没你的事你干嘛还报警啊?”太可怕的辩护了。历经人生风雨,见惯世态炎凉的老人本应在垂暮之年,重回孩提的天真纯良,力求与社会自然的和顺,为人生写下一个圆满的句号。谁料“诈弹”老太却如此冷漠自私,视他人如地狱,恩将仇报,令人齿冷。不知道平时她以什么教育后代——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这个逻辑也让人想起若干年前的彭宇案。当事法官以同样的人之常情判案引起了巨大争议,最初的那个因此成功胜出的老太将真相彻底带到了坟墓——她赢得了官司,但却直接导致了太多人面对跌倒老人选择了望而却步。
数年后,当八旬老太重复同样的人之常情时,绝非孤立的个体想法——她的理直气壮足以证明。
在拥有尊老爱幼悠久人文传统的中国,在最现代发达的都市,在首善之区北京,一枚八旬老太发射的“诈弹”足以让人内心受到巨大震撼,去思考财富地位名声之上,还有什么。
在深圳等地,为了避免好人流血又流泪的悲剧重演,已经陆续出台了各种体现“好人法”的地方法规,并加大了对讹诈者的惩罚力度。在道德水准难以与现代化进程匹配的今天,法治接过了这份重建社会伦理和公民责任的重任。这是进步,更是无奈。
面对一个八旬讹人老太,我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悲哀。出于基本人伦的考量,我也不希望她受到法律惩罚。
但这个故事必须有一个温暖的续集,去弥合人们心中被进一步撕大的信任的创口。
这位本该受到社会尊敬的8旬老人,多数人都应该喊您大妈、奶奶的人,您欠那位冒险救你的姑娘一声真挚的道歉——为了所有的老人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得到及时援助,为了更多的好心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再及时伸出援手。
这个结果值得所有人共同期待,只为一个行善者内心免于恐惧的世界早日到来。
广州日报:“数据不失真”才是最大的“统计... 2009-08-25 |
广州日报:“数据不失真”才是最大的“统计... 2009-08-25 |
许 斌:1400万元买树,贵不贵 2011-03-25 |
李光明:传销组织公开化趋势值得警惕 2012-06-20 |
邵 宁:谁该陪王阿婆洗澡? 2012-07-11 |
胡印斌:镇政府何以敢为县领导家人强拆? 2012-10-31 |
快评论 2013-01-17 |
被招领的童真 2009-01-05 |
张海英:简政放权不能止于封存公章 2014-09-15 |
加沙:离真正的和平有多远? 2009-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