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体要勤(李法明 画)
近日,据媒体报道,为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南京市火瓦巷小学近日推出一种新的考评体系:扫地、烧菜、洗衣服等劳动技能将被计入学生的综合考评。
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和生存技能,是教育最起码的目标和职责。我们曾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当做对教育的宏观性要求,但在现实中,生活、生存技能教育却一直不够理想。不少学生虽然是知识技能方面的佼佼者,可在生活方面显然有所欠缺。
其实,生活、生存技能教育并不复杂,更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教育者和基层学校重视,能开展相关技能教育,比如让学生学做饭、学简单的手工活等,学生的生活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遗憾的是,因为缺乏相应教育考核的约束,再加上“分数挂帅”的压力,许多学校要么对生活、生存教育不闻不问,要么敷衍了事。与此同时,不少家长一心打造“高分孩子”,对孩子的一切家务活完全代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难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
生活、生存技能短缺的负面效应,短期内也许看不出来。但如果等到孩子成年时,这种能力缺失的危害便会显露无遗,而且难以弥补,并对一个人事业、人格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从国家的层面看,如果孩子们普遍生活能力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要想让“提高孩子生活、生存技能”的教育目的得到落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是不够的,更需要在课程和教育培养目标层面进行强化和强调。教育部在2004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将生活教育正式纳入“新课标”。这既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一种方向性、战略性要求。南京市这所学校的做法,就是对这项措施的积极兑现。对于不重视生活技能教育的错误观念,也是一种必要的纠错。生活技能纳入教育考核值得期许,希望以此为契机,有更多基层学校,将生活能力培养放在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
此外,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不能单靠硬指标,还需要家长和社会循序渐进的诱导以及配合。正确引导孩子的生活技能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只讲考核,而忽视了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乐趣这个最本质的层面。家长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真正将生活技能培训成为孩子们兴趣所在,让孩子热爱劳动内化于心,而不是单单只是用考核的形式来加强。
西安晚报:“换灯泡纳入考试”的生动与生硬 2009-12-30 |
西安晚报:“换灯泡纳入考试”的生动与生硬 2009-12-30 |
西安晚报:“换灯泡纳入考试”的生动与生硬 2009-12-30 |
西安晚报:“换灯泡纳入考试”的生动与生硬 2009-12-30 |
严 阳:未必“特长”,至少“喜欢” 2011-05-24 |
国学与考试该如何“相处” 2014-04-18 |
中国网:“淑女教育”其实很不“淑女” 2009-04-05 |
中国网:“淑女教育”其实很不“淑女” 2009-04-05 |
解放日报:何必事事进课堂? 2010-02-10 |
解放日报:何必事事进课堂? 2010-02-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