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我在我思】一条鱼搅热一个新闻淡季
张世光
//www.workercn.cn2016-02-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条鱼搅热了一个新闻淡季——来自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让春节后的舆论场很热闹。

  这条鱼的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天价”二字。实话实说,有了之前的“天价虾”等历练之后,大多民众已经可以“正确认识”并自觉地控制自己在景区、机场、车站等地的消费欲望。倒是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剧情反转更加引人入胜。

  尽管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新闻反转,但却是“回合”比较多的一次。于是乎,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对于新闻的不停“折腾”也开始有了微词。

  我个人认为,如此的新闻反转未必全是坏事。

  首先,这种反转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新闻学的理论中,马克思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叫“有机的报纸运动”。意思是说,不能指望一次新闻报道把所有的真相都揭示出来,接连不断的新闻报道联合在一起才能展现一个事件的全貌。

  对于新闻报道中的“错误”,马克思认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升,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今天它所报道的事实或发表的见解中的错误之处,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

  这并非是为记者的“失实报道”做辩护。如果不是记者有意地胡编乱造,对于受访者的有意或无意错误表态,记者的报道本身就是在展现事实,这也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当然,这种展现应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其次,如此反转可以让公众更加清楚地看到事实的真相。有一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总说一句经典台词:真相只有一个。而在现实生活中,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

  比如,在“天价鱼”事件中,饭店与顾客孰是孰非是一个事实,饭店长期以来的经营状况又是一个事实,官方调查是否认真负责还是一个事实。在一次次的真实与虚假的“对簿公堂”过程中,人们不仅逐渐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事实,同时也对诸如景区高价病屡治屡犯几成通病、饭店违规经营却能畅通无阻、地方政府部门危机应对能力不足引发“次生灾害”等深层次的事实有了认知。

  这种反转,其实就像是在“诊断”,通过一个个新闻报道把病灶都暴露出来。

  第三,这种新闻反转剧也或多或少为公众补上了一堂媒介素养课。长久以来,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是很高的,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报纸上都说了”“电视上就这么演的”。随着网络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网上说”成为一种重要参考。事实上,网络上的内容有真有假、泥沙俱下,甚至有时一些官方网络的表态都真假存疑。

  如此新闻反转剧的出现,或多或少会让公众心里有些“小嘀咕”——这能是真的吗?善于质疑是培养理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道路,提出质疑也有助于推动真相的“出土”。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公众的质疑,而是漠不关心。

  当然,反转剧情更在倒逼有关部门:有事快点说,有话好好说,有错真诚说,有冤别乱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