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两会瞭望】是“定心丸” 更是“试金石”
方大丰
//www.workercn.cn2016-03-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非公经济的春天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王乃静感概地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的讲话,是“关键的时刻讲了关键的话”,一席话驱散了许多人“心头的雾霾”。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民营企业家又一次吃到了“定心丸”。

  显然,党和国家领导人“维护改革共识”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三个没有变”显示了法律的权威和政策的延续。

  但是,非公经济再次被热议也表明,仍然有一些现实问题值得深入讨论。

  比如,此前有一种观点十分流行:简单地把当前我国经济放缓以及民企存在的困难,归结为国企的垄断,从而认为国企和民企是对立的。非公经济组织在融资、准入等方面遭遇的现实困难,也加深了一些人心中的忧虑:民营企业感受真切的“旋转门”“玻璃门”“弹簧门”和“天花板”能否真正破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推进中怎样保证民企有更多获得感?

  回应关切,驱散迷雾,才能更好地安定人心,凝聚改革信心。

  国企和民企都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寻找新动能的重任。一些代表委员在思考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落实、落细、落地”策略时,愈加清晰地意识到,破除非公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不仅是增强非公经济活力的关键,也更加有利于推动国企回到合理的改革路径和进一步释放改革空间。

  有数据表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已占市场主体的90%,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就业贡献率超过80%.即使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叹“钱越来越不好赚”的环境下,诸如高端制造业的华为和互联网产业的BAT等,依然以非凡的业绩表达着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如同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委员描述的:“国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发现,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非公经济一步步走进了“春天里”,其体量和质量一直在成长和提升——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国企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

  从“重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平等发展的市场主体”,非公经济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每一次都极大促进了观念开放,极大释放了改革空间与市场活力,带来了包括非公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的加速繁荣。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舆论认为,这既是非公经济组织的“定心丸”,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非公经济组织素质与竞争力的“试金石”,意味着更多考验。

  不断深入的反腐倡廉正在营造更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政治生态和市场环境。本次两会上最高检公布的“保障非公经济18条意见”令人印象深刻。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在新的政商关系中告别“野蛮生长”,提升素质和打造核心竞争力,非公经济的变革之路可能曲折和充满艰辛——不过,“历史自会开创新的道路,往往就在最出人意料之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