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工事公议】自我“瘦身”更利于强身健体
罗娟
//www.workercn.cn2016-07-2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会改革,必然会涉及工会组织的资源、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也会给工会组织和人员带来新的变化。

  23个评比表彰项目被取消,这是福建省三明市总工会近日盘点职能“瘦身”行动的成果。

  像三明工会这样,改革先从自身开始做“减法”的思路和近来各地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可谓如出一辙。

  根据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工会积极改革创新,其中备受瞩目的是去年底开始的全国总工会及上海、重庆两地工会以“减上补下”为主要特征的改革,精简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的编制,充实到区县及以下工会组织。其中,上海市总将机关编制精简40%,下拨人员主要到街镇和园区等基层工会。

  作为群众组织的工会,一直在坚持探索创新服务职工的手段和方法,做了不少“加法”,组织了很多活动,开展了许多评比,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确实遇到不少困惑。一些工会积极想“做”群众工作,结果并未做到点上;想“替”群众做事谋利,群众却未必认可;想“为”群众出谋划策,群众却不理解;想“请”群众参加学习和活动,群众却不积极。工会工作如何接地气成为不少工会干部的困惑。

  回到原点,工会的地气是什么?不言而喻,地气就是会员群众,最能够体现工会接地气的指标是职工群众的参与度。

  三明工会就发现了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据《工人日报》报道,“三明市金牌工人”表彰初衷是为技术工人队伍寻找“领头羊”,随着评选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产生了“类劳模”现象。应当说,这个奖项设立很有积极意义,也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度,以至每到评选年,给三明市总“打招呼的络绎不绝,只好配额平衡”。随着时间推移,三明工会发现“评选的品牌的荣誉度和感召力都不足,延续性也不强,一线职工参与热情有限”,最后果断取消这一有着20年历史的评比。

  如此取消,表明当前工会的改革敢于直面自身的问题。

  实则,工会的改革早已是时代所需。当前,“分享经济”步入黄金期,微创业、微企业、微项目越来越多,会员群众呈年轻化、分散化、就业多样化的趋势。虽然工会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彰显,但任务也更加繁重。

  沿袭多年的传统工会工作体制和基层形态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升级到更新“版本”,强化与多元现实的兼容和对接。以“小机关、大服务”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接地气,优化职能,为基层提供最稀缺的资源,最直接的服务,最有力的指导,已经成为工会解决基层力量薄弱,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过,“减法”做到工会自己身上,必然会涉及工会组织的资源、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也会给工会组织和人员带来新的变化。评比项目取消了,工会工作的成绩会不会因此弱化?工作要求提高了,干部能力是否跟得上?职工眼光“挑剔”了,工会服务是否会达标?下到基层,工会干部能否适应工作环境?

  做减法的“痛苦”不亚于“想加法”的“头疼”,怎么办?这对于更多工会来说,已成为改革创新路上“成长的烦恼”。

  这是一个要回到改革初衷的问题。工会改革不应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了增强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而进行的自我革新。要得到职工群众支持和认同,就必须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从三明工会改革来看,正因为尊重职工意见,反而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三明工会的自我“瘦身”,使各区县工会腾出更多精力专注改进和完善职工服务,并产生了一批在职工中叫得响、见实效的工作品牌。

  期待更多类似三明工会这样的创新成果为工会的“成长”厘清思路,带来勇气,让工会组织更加身强体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