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国际随笔】菲南又闻爆炸声
刘滢
//www.workercn.cn2016-09-0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菲律宾达沃市的一处街边市场9月2日晚11时许遭遇爆炸袭击,造成至少14人丧生,另有71人受伤,其中16人伤势严重。爆炸发生后,反政府的阿布沙耶夫组织发言人阿布·拉米宣称是他们所为。事发当时,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正巧在这座城市内。杜特尔特3日一早视察了爆炸现场,并宣布菲律宾全境进入“无法治状态”。这种状态要求军队进入城市中心配合警方加强安保、增加治安巡逻人力,但不同于戒严令。

  达沃是菲律宾南部最大城市,地处棉兰老地区,距离首都马尼拉1500公里,人口大约200万。达沃也是杜特尔特的家乡,他在过去25年一直担任该市市长,直至今年早些时候赢得总统选举。杜特尔特在担任达沃市长期间,曾实行严格的安保政策,同时也与当地一些反政府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使得达沃局势一度较为平静。但近来阿布沙耶夫组织的活动又渐趋频繁,今年6月将1名加拿大人质“撕票”,上月24日又将1名年仅18岁的菲律宾人质斩首。

  阿布沙耶夫组织是菲律宾南部反政府武装之一,主要盘踞在菲南部的巴西兰岛和霍洛岛等几个岛屿上。据菲律宾军方介绍,这个组织的出现源于该国南部棉兰老岛一些分离主义者要求建立独立伊斯兰国家的暴乱。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年轻一代的好战分子对老一代分离活动领导人的政策不满,之后单独成立了这个更为极端的组织。该组织主要由来自各大学的伊斯兰学生组成。2000年左右是该组织的鼎盛时期,拥有成员4000多人,经菲政府军的多年打击,现在有400人左右。

  其实,阿布沙耶夫组织的创立和发展,与大国的地缘政治有密切关系。上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一些穆斯林前往阿富汗开展“抵抗”活动,而这些“抵抗”者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当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一些“抵抗”斗士又将苗头对准其他“异教徒”,特别是本·拉登创立并领导的“基地”组织,还把“战场”移到了美国。阿布沙耶夫组织的第一任首领也是当年在阿富汗和本·拉登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阿拉伯语里,阿布沙耶夫的意思是“持剑者”,其创建者阿布杜拉加克·阿布巴卡尔·简加拉尼是菲律宾的穆斯林。简加拉尼在青年时期,只身前往中东,在那里的一个极端组织里接受了长达数年的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尚未结束,就奔赴阿富汗参加“圣战”。

  1991年,简加拉尼回到了故乡菲律宾南部,成立了阿布沙耶夫组织。阿布沙耶夫从成立之日起就充满了血腥暴力,袭击基督教教堂,残杀平民,无所不用其极。1998年12月,菲律宾警方向阿布沙耶夫组织发动猛攻,击毙了简加拉尼。之后,简加拉尼的弟弟卡扎菲·简加拉尼出任阿布沙耶夫组织首领。在其领导下,阿布沙耶夫组织的恐怖活动“变本加厉”,除袭击政府机构外,还制造了多起绑架案,以勒索巨额赎金。

  另外,阿布沙耶夫虽然是个独立的组织,但总是与一个时期内国际上最“火”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地”组织的本·拉登“时代”,阿布沙耶夫就与其关系密切。“9·11”事件之后,在美国的打击下,本·拉登毙命,“基地”组织也“辉煌不再”。但随着叙利亚危机的爆发,“伊斯兰国”异军突起,阿布沙耶夫组织随之宣布效忠于后者。

  杜特尔特在任达沃市长时,被认为是“铁腕市长”,出任总统后,也多次表示要严厉打击恐怖组织和毒品犯罪。在近期阿布沙耶夫制造几起恐怖事件后,杜特尔特在上月25日说,已要求军警清剿阿布沙耶夫组织。此次爆炸发生后,杜特尔特又宣布菲律宾全境进入“无法治状态”。但真要让阿布沙耶夫组织的末日来到,恐怕还须多管齐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