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我在我思】聪明的实习生,会带着头脑拿外卖
罗筱晓
//www.workercn.cn2016-12-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日,本版刊发了《实习生,千万别只剩下“不高兴”》一文,一位实习老师于字里行间倾吐对“实习那些事儿”的一些看法。今日,不妨再来听听昔日的实习生怎么说——

  “如果未来真的可以成为记者,我也会像您对待我一样来对待实习生。”大四那年结束为期三个月的在省级党媒的实习,我在送给实习老师的卡片上写下的话,至今还历历在目。后来我又辗转在电台和都市报跟随了两位实习老师,实习时间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

  转眼四年多过去,“承诺”暂时只实现了一半:我确实成为了记者,但还没有取得带实习生的“资格”。更确切地说,作为入行不到两年的新手,日日与动辄就说“我十多年前关注过这选题”的老将相处,我更像是换了身份的“实习生”。

  但即使处于这样的位置,“珍惜机会”依然是我想到的做实习生的第一要义。试错的机会总是宝贵的,实习正是让你以极低的成本“打入”未来想从事的行业内部去试错。

  以媒体实习来说,一个报道,从策划到采访写作到后期编辑再到见报发表,在拿外卖、取快递、打印复印的间歇,只要有心,你总能窥到些过程。即便像我一样,刚开始因没人带而常在工位上枯坐8小时,但只是看到周遭编辑记者的工作节奏状态,听到他们交流的只言片语,收获的也比买份报纸去想象这一职业来得实际。更不用说那些可以耳濡目染的、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的职场为人处事之道。

  比较幸运,实习时我没有“拿太多外卖哭晕在厕所”的经历,而且我一点也不反感“拿外卖”,但是如果在四五次实习中只是“拿外卖”,我恐怕连“承诺”的前半截也兑现不了。

  当然,如果在保证外卖顺利取回的同时,搜集资料、整理录音、准备提纲,这些看起来“边边角角”的工作也做得很好了,实习生自然可以去争取类似独立采访、写稿这样更大的进步。毕竟,这才是当初费尽周折获得实习岗位的最大动因。

  开始实习,就意味着半条腿迈进了社会。真正聪明的实习生,会对自己和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自己是否真适合这一行,实习老师的哪些技能是一定要学到手的,哪些做法是可以持保留态度的,哪些“指点”是万万不能听从的。老实讲,我不在意那篇网红文到底谁对谁错,我倒是在意,那个大概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实习生,是否能在擦干眼泪后走出下一步:是留下来,还是要换实习公司,还是自此对这一行业深恶痛绝?

  直到现在,对每一位曾经带过我的记者,我依然坚持称为“老师”,相处时间有长有短,相处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我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东西。说到底,实习生与实习老师相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职场师生”,做到基本的相互尊重与包容,即使不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不至于莫名多了一个让自己不开心的对象。

  毕竟,我还美美地想着实现自己“后半句”的目标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