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科教时评】让开放、共享成破解职教偏见之钥
于忠宁
//www.workercn.cn2017-05-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5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的活动周,适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教育大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建社100周年等重要活动。在这一周,围绕着“开放校园、开放赛场、开放企业、开放院所和进入社区”,活动周成为职业教育与社会亲密接触的窗口。与活动周同时开幕的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展示窗口,也向社会传达着职业教育的魅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支撑力进一步提升,紧贴市场需求,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但是,与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不相称的,是依然存在的社会偏见。职业教育被不少人视为一种低层次的教育,不少青年人虽然更适于技能成才,仍然希求“把大学作为事业的起步”,宁做“小白领”,不做“大蓝领”,这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步伐。破解这种偏见,成为摆在相关部门和职教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破解之匙在哪里?打铁还需自身硬,最重要的是在提升内涵上下足功夫。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业教育为了找到自己的蓝海,不断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关键环节环环相扣,致力打造“职教升级版”。接受职教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产生,正在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职业院校的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职业教育让更多年轻人拥有出彩的机会,自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对职教的偏见。

  当然,破除社会偏见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提升内涵,职业教育的开放、共享、协作也同样重要。

  人们的成见,很大程度上在于停留在传统观念,自身工作、生活与职业教育有距离,不够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需要以更加开放、自信的状态面对社会,让社会了解、体验职业教育,共享职教成果。这也正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的重要目的。我们看到,在活动周期间,全国上万所职业院校开展或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社区群众、学生家长和普通中小学校学生成为主要体验者。开放让民众在面对面的交流、体验中,由直观到深入了解、认识职教,润物细无声地融化偏见的坚冰。

  此外,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共享、协作的理念。这不仅包括学校、企业、行业对资源的共享,也包括引进来、走出去,与国外企业、职业教育技术的共享,更包括职普协作、全面育人。

  长期以来,职普泾渭分明,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教育沦为家长、学生无奈的选择。如何改善生源?与中小学密切联系,开展职业启蒙或许是消除偏见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抓好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通过启蒙性质的职业和技术入门教育,使学生对社会职业、技能有初步的认知和体验,中高职学校或会逐渐从普高、普本“淘汰”学生的“接纳营”,变为真正有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人才的主动选择。在这次活动周和技能大赛期间,我们看到一批批中小学生到职业院校、企业、赛场等地进行体验观摩,“大国工匠”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这些有益的探索有助于源头上工匠精神的培育生长,在不少学生心中种下职业理想的种子,让他们对职教有客观、全新的认识。

  有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和有科学文化的劳动者对于国家和社会同样重要。让职业教育得到更多优秀学子及其家长的认可和青睐,成为年轻学子实现梦想的阶梯和桥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