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小程序如火如荼,若是规则不彰、底线不清,互联网打假难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在微信小程序内搜索相关关键词,会出现数百个售卖假货、仿品的微信电商小程序。微信方面日前对售假小程序进行了打击,永久下架875个售假小程序。但记者发现,仍有多个小程序内有高仿商品在售。(见1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技术的风口向来都是投机逐利的风口,3D骗局、纳米骗局、基因骗局、人工智能骗局……哪里热,假货或骗术就在哪里秀,小程序仍处于原始勃兴期,假货蜂拥而至也就不难被理解。
有数据说,在微信小程序内售卖仿品的小程序超过1000个,为了对抗小程序的命名审核,这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中间加入了一些字符,如“高A仿”“精t仿 ”,不过,只要用户搜索“高仿”“精仿”等关键词,一样可以搜到这些小程序。
小程序之“小”,在于简便与轻巧,时下很多小程序基本是“用完即走”,无需下载和安装,因而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隐匿性。对于商家来说,百十元钱的开发成本,一单交易就能回本,如果这时微信的打假力度或能力稍显不足,快速发展的小程序很可能在“自我监管”中陷入事实上的失控境地,从而为网络售假提供新的空间。
事实上,杜绝朋友圈的制假售假向来不易,有了小程序的加持,其监管和治理难度可以想见。小程序如火如荼,若是规则不彰、底线不清,互联网打假难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并非杞人之忧,就在1月10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指出眼下国内假货市场,“呈现跨国境尤其是向微商及其他各类平台流窜销售的特点”。如今,在暴利煌煌的网络灰黑产业链上,制假售假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于此背景之下,警惕小程序等技术创新成为假货的新战场,是职能监管的题中之义。一方面,第三方平台应承担起信息识别、筛选及修正功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平台作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无可卸责。另一方面,也应借鉴京东、阿里等企业设置打假机构的做法,让打假机构成为微信等端口的“标配”。此外,职能部门也不能作壁上观,该进驻的要进驻、该出手的要出手,无边界的网络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能总靠互联网企业悄无声息的“自清门户”来解决。
中国青年报:“十大新闻”评选:鸡肋可以做... 2014-01-10 |
电商“售假门”岂能退货了事 2014-07-31 |
大众话题:治理垃圾短信要“精准打击” 2014-11-07 |
徐 涵: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重要 2015-01-29 |
王石川:遏制假货泛滥,电商需与政府抱团 2015-12-29 |
遏制假货泛滥,电商需与政府抱团 2015-12-31 |
“两会”终该议大事 2016-02-01 |
“治假国家队”不能只是阿里独角戏 2016-03-15 |
【大众话题】旅行社“先行退赔”,受益的不... 2016-05-18 |
挤一挤“网络排行榜”里的“虚假水分” 2016-05-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