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一线职工创新需要制度保障
瞿方业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杠杆,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则是支点,当每一个人的创造热情都有了制度的完善保护,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价值的时候,将有更多的新点子被想出来,被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推动企业、社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

  在近日招开的全国两会上,委员“支招”释放职工创新能量,让“草根创新”有出路。袁伟霞委员是武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她认为,在职工中有很大的创新潜力。(3月9日《工人日报》)

  一线职工的创新,不仅会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还可能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有一个生动的表述: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国工业革命,是被一个男子“一脚踢出来的”。1764年的一天,英国兰开郡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晚上回家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他发现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的时候,一个创意冒了出来。不久,“珍妮纺纱机”诞生了。这台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机器的发明者,不就是个一线技工吗?而且技工干大事、推动历史进步的现象似乎并非个例,英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推动者、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最初也是工人,他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为一代发明家。

  虽然科技进步不都是一线职工推动的,但一线职工有其优势和特点,他们天天和机器设备打交道,对工艺和设备非常熟悉,在长期的实践和磨合中,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点子,可以让机器和设备转得更好,效率更高。当这些来自实践的点子再次进入实践当中,技术和工艺就可能改进。

  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各种各样的理论,不过是对实践经验的各种总结。因此,鼓励“草根创新”,合乎技术进步的规律,方向完全正确。当千千万万的职工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悟,当这些感悟从量变达到质变,一些发明创造就可能产生。这些层次不同的创新型思维,将成为推动企业效率提升、改进产品质量的动力和基础。

  当然,要让基层的技工们成长为创新者,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能呵护这些创新思维。首先,要从知识产权方面呵护职工的创新思维。无论是瓦特还是哈格里夫斯的发明创造,都是有严格有效的专利制度来保障其创新动力的,他们的创新总是和自身利益牢不可破地联系在一起。国内职工的发明创新,也应当搭建这样的平台,从企业和政府层面,能方便有效地保护职工的发明创造,让他们从专利制度和其他保护措施中获得收益,让发明和企业的效益产生互动关系。

  其次,企业要主动搭建职工创新的平台,鼓励职工创新。一些企业搞“金点子”征集,搞先进操作法推广,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现金和职称奖励等,都是非常有效的鼓励创新的方式。只有从体系、制度、智力、奖励等方面方面搭出创新平台,职工的创造热情就可能被激发,企业将随着不断的创新,生产出成本更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杠杆,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则是支点,当每一个人的创造热情都有了制度的完善保护,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价值的时候,将有更多的新点子被想出来,被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推动企业、社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