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匠心”应以实践教育为径
吴左琼
//www.workercn.cn2016-05-12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两年穿坏了六双运动鞋,公园各处的植物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发病虫害,什么时候修剪,该如何修剪等,胡工都了然于心,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前天,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聘任的首位“工匠教授”胡佳诺,为该校园林系师生上了第一课“园林美景 匠心创造”。
中国不缺人才,但中国企业确实缺少“工匠”。而“工匠精神”的培养,早应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少人抱怨“现在的大学课程要么深涩难懂、要么与社会脱节”,学生听不进、工作中用不上,都是锻造“工匠”的大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系的学生未来可能就是参与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者,如果他们仅有书本知识,可能连一些花的名字都说不上来,更不用说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所以,让熟悉并且专业的“工匠教授”来传帮带,言传身教,更利于学生将书本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知识转化的效率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更利于传承“匠心”。
“工匠精神”其实在中国自古就有,“庖丁解牛”就是先例,然而,很多外国的企业却践行得很好。在德国的一家百年机械表手工制造工厂,他们的学生们要经过3年专业学习,以及3年在表厂的实践,至少6年的时间才以成为一名专业制表师。由此可见,中国式“工匠”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高校将“工匠教授”请进来,也需要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实践和锻造。比如“学徒制”试点,比如川大校园的“农田耕作”和农场化运营,都是为了让教育更接地气,更利于“工匠”的培养。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而正如胡教授所言:“要成匠人,先铸匠心。”所以,传统的高等教育需要转变,以融入实践教育为径,加强校企合作、选任身怀绝技的工匠大师培养新一代工匠,中国才可能在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专业型技能人才培养中有所突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这次尝试,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思考!
编辑:周文
人民日报:用好教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 2014-05-10 |
人民日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014-06-07 |
人民日报:锻造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014-07-01 |
抓住干部建设这个“牛鼻子” 2015-05-12 |
濂 溪:党纪挺在国法前锻造“最强核心” 2015-11-03 |
党纪挺在国法前锻造“最强核心” 2015-11-04 |
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15-11-05 |
从李培斌身上读懂忠诚 2016-02-25 |
训词牢记心间,使命扛在肩上 2016-03-15 |
锻造“匠心”应以实践教育为径 2016-05-11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