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安徽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调研,了解到近两年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营收、研发投入均保持稳定增长。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高速增长迎来拐点的大背景下,这家企业却实现了“逆势而上”,令人印象深刻。细问原委,这与巧换赛道、开辟市场新空间大有关系。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本土机器人企业兴起,机器人产业规模也连续数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不仅有效缓解了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技术革新不足,快速增长的红利开始渐渐消退。
工业机器人是高技术密度行业。市场环境欠佳,自然就要向产业高附加值延伸。但现实中,凭借先发优势和数十年的技术积淀,以及在产业链上深度耕耘,国外几家知名品牌占据了工业机器人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大部分的份额。相比之下,由于在核心硬软件上存在不小差距,本土机器人企业大部分以组装集成和代加工为主,不仅难以进入汽车、家电、建材制造等中高端市场,而且在搬运、码垛等传统低端市场也面临着低价竞争的局面。
“高”的上不去,“低”的又拥挤,新的出路在哪里?安徽这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果断打破惯性思维,在做好产品研发的同时,主动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敏锐抓住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新场景。比如,紧跟电子信息行业不断升级的趋势,投入资源做好相关的机器人集成应用;摸透食品加工行业的需求,专门调试设备的软硬件参数;针对卫陶生产的特殊性,设计喷涂性能好的机器人……由于应用场景新,和国际品牌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效避免了在传统领域扎堆竞争、恶性竞争的情况。正是由于打开了细分市场的缺口,这家企业取得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其实,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起伏只是冰山一角,我国其他一些产业发展的经验,也可以印证巧换赛道的必要。比如,追赶汽车制造强国绝非朝夕之功,但在电动化上的不断发力,使我国在全球汽车动力电气化技术转型上赢得了发展先机;与发达国家互联网基础软件和底层硬件上差距明显,但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芯片研制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上,我们正走在世界前列。面向未来,5G通信、量子计算、区块链技术等,都可能成为换道超车的突破口,充当起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剂。
新赛道往往意味着新的机遇,蕴含着新的可能。眼下,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高附加值是必由之路。一方面,需要唱响自主创新的主旋律,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迎头赶上,提升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市场,谋划新空间,做好布局,扬长避短,驶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当然,换道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做姿态,成功更不会从天而降。能够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找到一条出路,一定是在原有路径上深耕细作、厚积薄发的结果。巧换赛道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投机取巧,而恰恰要求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苦练内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风景,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