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面对因前些年高校扩招带来的后果,社会又开始热议,想通过向职业教育大力倾斜来扭转僵局。据最新一期《半月谈》报道: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将出台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的改革措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
教育领域的战略大转移,基于“一方面,技能型人才缺乏,职校毕业生却薪资微薄、难获尊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尴尬现状。显然,造成现实充满矛盾,难题悬而未决,是教育体制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就业形势的尴尬现状,是在倒逼教育体制必须全面、大力的改革。
然而,改革必然牵一动万,涉及到方方面面,技能型人才稀缺,既是由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所造成,也是职业教育生源本身处于学生选择末端的结果。毋庸讳言,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是因为考不上本科大专的被迫“选择”。这种被动的接受安排,造成了生源整体素质的相对低下。
职业学校生源的构成,导致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认同度很低。而低认同度势必造成难招到好生源,于是,职业院校就成为“捡漏”的代名词。如果学生不能怀着主动、自愿的心态选择职业学校,仅凭行政强力推行,结果恐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因此,大规模地让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朝应用技术、职业教育倾斜之前,迫切希望最先解决的是突破生源困境,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让职业学校在现实生活得到充分尊重,彻底终结职业学校是本科院校“筛过一遍”的生源窘境历史。
但是,这又不单纯是教育层面问题,甚至涉及到城乡户籍差别的社会问题。因为,正如专家指出:“如果农村孩子不需要靠大学文凭来换城市户口,他可能就会高高兴兴去学一门实惠的手艺。”户口若能解决,“宁愿读个三流大学,不愿意来职校学一门手艺”的固有观念自然会土崩瓦解。
此外,学以致用则是教育领域自身能够解决、也必须彻底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调查:不仅企业不待见高学历的大专生,也并不看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原因非常简单: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需求存在错位。
一方面,许多大型企业对技术工种的需求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职校毕业生进入车间上手很慢,还需要再培训。“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去甚远”、“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盲目、陈旧”、“纸上谈兵”等等,是学生与家长和用人单位共同抱怨的话题。
看来,将600多所学校进行战略转型容易,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对接市场需求,则是最攻坚的核心部分。既然在“学以致用”方面有德国模式的成功经验,那就不妨利用他山之石,再根据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身份相应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