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手机信息泄露事关用户个人安全
敦耳
//www.workercn.cn2016-01-1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据凤凰网13日报道,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12306信息泄露事件后,河北好小伙在网上意外获得13万人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电话、邮箱、账号、密码。河北小伙挨个给受害者发邮件通知修改相关个人信息。在为小伙子的义行鼓掌喝彩的同时,也为个人信息如此轻易泄露感到担忧。相对于电脑个人信息的泄露,手机个人信息的泄露更加严重。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人们通过手机可以缴费、购物、学习、打车等,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6年1月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其中显示截至2015年11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现今社会可以不带钱、卡、证件,但是不能不带手机。

  但是,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多,通过手机进行诈骗、安装木马软件等违法犯罪行为也不断增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对手机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据媒体报道,手机诈骗案件逐年上升,每年仅因手机信息诈骗一项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达数亿元。手机安全隐患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和重视。

  有关监管部门也正在加大对手机网络犯罪的查处力度,公安部2015年集中开展“净网行动”,重拳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其中“江苏无锡伪基站发送虚假短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70余万元。

  对于手机网络犯罪,应该引起广大手机用户的注意,不仅仅是要防范手机丢失被窃,利用手机中安装的软件进行犯罪,同时也应该对手机中收到的陌生信息加以留意核对,不要上当受骗,损失经济利益。

  手机制造商也应该提高手机的技术含量,使手机的使用更安全可靠,在技术上对手机犯罪进行防范。

  运营商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手机网络犯罪,运营商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比如严格执行手机实名注册制,对发现的诈骗手机号码及时进行限制,制定统一的手机号码管理规范等实际措施来制止手机网络犯罪。

  在国家层面,应加大对手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各方的互通有无和信息共享,让利用手机进行犯罪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以此来减少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今后可能对工作和生活起到的作用会更大,那么对手机信息的安全就应该给予更多重视,从各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使手机用户减少损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