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促进全民阅读,书价真是个问题
高路
//www.workercn.cn2016-04-25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杭州一家新开的书店——号称最美书店的钟书阁在滨江的分店,开出了超市的人气。店里顾客摩肩接踵,一场大雨也没能浇灭市民的热情。

  见惯了书店里的冷冷清清和图书馆里的稀稀落落,钟书阁让人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新华书店。这固然是个喜人场面,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对实体书店怀有期待,愿把时间花在书店这样的地方。这种具有视觉震撼力的书店会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肯定比传统书店要有效得多。说国人读书少了这是事实,但说大家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降低了这恐怕不是事实。只不过,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更碎片化了,书本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钟书阁的口碑、台湾诚品书店的经验,至少说明,建一个好的购书环境,选一些好的书,当好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可以唤醒一部分想读书的人重回书店,图书市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可是将振兴图书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一两家美轮美奂的时尚型书店上,可能不现实。现在看看钟书阁里人是不少,但人流量恐怕还很难跟读书的热情画上等号,这样一个杭州人没怎么见过的书店出现在周围,大家都想去一睹真容,看看那堆到天花板的图书墙,是个怎么样的视觉效果,这样的热情能持续多长时间是个未知数。事实上不少书店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由喧嚣到逐渐归于沉寂的过程。当热情散去,新鲜感不再时,读书还得回到它最根本的命题:如何让市民愿意读书读得起书。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没有几个人不心动的,但一翻书背后的价格,又没有几个人不想打退堂鼓的。据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单册新书的平均定价是36.75元,而到2015年,已经达到55.15元。图书价格已经进入到昂贵的“半百”时代,可谓未富先贵——好的、有影响力的图书难得一见,价格却都普遍高涨了。

  现在的书之所以贵,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种恶性循环,书卖得贵,读者群体日渐小众,印得也少,自然卖价就更高一些,这逼迫着一部分人将目标转向一些盗版书籍,结果销量大了,写书的人却得不到相应报酬,出版的红利都被不法商贩给夺走了,反过来又加剧了图书的贵,自然不可持续。为什么不反过来试一试呢?一些好书就应该卖便宜点,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用销量来保证利润,用销量来体现精品意识而不是价格。

  读书的热情不能只靠改善购物环境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要面对市民的柴米油盐式的精打细算,个别书店的成功也无法掩盖整个行业的落寞。知识无价,但买书的人不得不考虑现实生活的压力,社会还是应该在降低读书门槛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