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
谢晓刚
//www.workercn.cn2016-08-04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分享到: | 更多 |
将个人相关言论在“朋友圈”发布,是当前年轻人十分热衷的表达方式,殊不知这样的举动也可能惹上官司。成都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前员工陈某就是一例。记者8月2日从成都市金牛区法院获悉,该装饰公司以其名誉权受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陈某被判败诉。(8月3日《四川日报》)
80后女孩陈某2015年12月,因与公司在工作中发生矛盾而离职,并写了一份火药味十足的《辞职报告》,内容包括“公司七宗罪”“核算部就是一群傻子”“全公司都是警犬”“公司行政和后勤部都是吃屎的”等等一些词句。此后,陈某将这份辞职报告发到自己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
陈某这种明显带有泄私愤的言语,在有100余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事实上已经构成对公司名誉到损害,受到法律的追责也就难免。
其实,现实生活中诸如陈某类的人很多,这种因泄愤而在朋友圈露骨骂人的事情,在不少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而陈某最终被法院判令在本地权威报纸刊登赔礼道歉声明,为该公司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尊重,一直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边界。网络非法外地,网络是现实生活空间的延伸,网民也是公民,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也要遵守法律边界,不可任性。
因此,陈某在“朋友圈”里骂公司被法院判道歉,是依法治网的体现,通过此事,让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深刻体会到网络言论自由的真正含义,在任何空间里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否则,这种任性“自由”最终都难逃法律的惩治。
编辑:周文
编外谈:站票座票同价,合理与否?(晨思) 2014-01-23 |
王兴斌 :首都经济圈 旅游当先行 2014-05-09 |
洪振快:甲午战争教训:不知彼必败战 2014-07-25 |
人民日报:谨防“朋友圈”变成腐败圈 2015-04-10 |
靳海舟:要耍单还是要刷单? 2015-11-11 |
“乌镇峰会专家谈”:全球互联网治理需要中... 2015-12-11 |
借“隆诗”婚礼来一场小虎队怀旧 2016-03-21 |
美国审查公务员“朋友圈”值得借鉴 2016-05-20 |
改革衔接不能有“被遗忘的死角” 2016-05-24 |
今天,庄严致敬中国梦的捍卫者 2016-08-01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