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面对无良培训机构频现,监管部门需主动出击,依法依规取缔这些不良培训机构,同时应该挥起法律的有力武器,让培训市场这些动机不良者痛彻心扉,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胡乱收费不退款、无证办学“吹牛皮”、擅自违约“玩失踪”……眼下正值暑期,社会各种培训机构迎来招生高峰期。但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培训市场良莠不齐,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7月31日《北京晨报》)
每临暑期,培训市场火爆场面重现,旺盛的需求促生着供应方,各种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也就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些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编造、夸大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和教学效果等误导消费者。“押题命中率98%”、“交钱保过,7天后拿证”、“顶级教师一对一”等不少虚假、夸大宣传,让不少消费者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
不是消费者不够眼亮,实在是部分无良培训机构宣传太“到位”,处处充满陷阱,令人防不胜防。经营者为获取不正当利益,不公示、不告知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规定,利用消费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多收费、乱收费、少退费或不退费的现象比较明显,甚至在教师资格上“做文章”,编造、夸大教师学历等。
很多时候,这些培训机构的包装已经超出了消费者所能辨别的范畴。对于培训机构的资质、手续、费用等问题,作为消费者,很多时候也是无从查证的,开门做生意,交钱学本领,似乎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而且,在当前法治环境越来越明朗的生存空间里,这种以“知识”为背景的培训机构,谁又会想到其背后还有如此“坑人”的学问?
在社会民众的潜意识里,一个社会环境的净化,除了百姓靠生活常识的自我排污之外,更多的时候还需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管,重拳出击,否则,没有一个“杀鸡儆猴”的法治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又岂有不出来招摇撞骗?
事实上,这些不良培训机构的各种雕虫小技已经损害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严重危害到了培训市场的正常运行,已让社会民众怨言颇多,作为政府的监管部门,无论是从打击虚假广告还是依法规范培训行业来说,都应该要有主动作为。更何况目前这些不良培训机构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的宣传,无处不在,毫无隐蔽性可言,而它们的这种猖獗不也恰恰说明监管存在漏洞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面对无良培训机构频现,监管部门需主动出击,依法依规取缔这些不良培训机构,同时应该挥起法律的有力武器,让培训市场这些动机不良者痛彻心扉,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王 琦:“食药警察”药力还需临床检验 2014-04-09 |
然 玉:体验式调查能否化解旅游市场治理难题 2015-10-29 |
然 玉:针对旅游业的体验式调查,如何才有... 2015-10-29 |
然 玉:“卧底”旅游业如何才有意义 2015-10-30 |
走出年终欠薪讨薪的怪圈 2015-11-16 |
告别旅游乱象有多难 2016-02-03 |
告别旅游乱象有多难 2016-02-03 |
告别旅游乱象有多难 2016-02-03 |
谨防银行理财加杠杆的蝴蝶效应 2016-03-29 |
微论 2016-06-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