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建设“母婴关爱室”体现城市文明
杨玉龙
//www.workercn.cn2016-08-11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建好用好“母婴关爱室”不仅是对妇女儿童的关爱,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这就需要公共场所,以及更多企业乃至社会机构,加入到“母婴关爱室”建设中来,让母亲和孩子享受到温暖温馨的环境。

  在北京市总工会近日评选出的60家“我最喜爱的母婴室”中,入选单位中有数家“窗口行业”单位的母婴室对社会开放。目前,北京市各级工会已建成千余家“母婴关爱室”,其中超过一成对外开放。(8月10日新华网)

  据悉,从2014年初开始,北京市总工会倡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女职工人数较多、条件较成熟的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建立“母婴关爱室”。目前已建立1030家“母婴关爱室”,其中用人单位内部916家,114家对社会开放。尽管对外开放的比例不高,但在满足单位女职工需求的同时,也为有需求的特殊群体提供了便利,极具有借鉴推广作用。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好,但很多妈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坚持。这其中既有身体及主观认识的原因,更有“母婴关爱室”缺失的原因。尤其是职业女性,为了工作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工作场所建有“母婴关爱室”就有所不同,给职场妈妈和家庭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更为女性安然度过特殊生理阶段,提供了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温馨服务。

  有数字显示,到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数量约为3.3亿,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进入备孕期、哺乳期的女性逐渐增多,新生儿数量也将明显增加,需要“母婴室”的特殊人群会逐年扩大。而当下,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明显不足;部分场所设置的母婴室设备、面积不同,甚至形同虚设,实用性差。

  解决之道,一方面要在公共场所规划设立“母婴室”。据悉,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将积极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将母婴室建设纳入相关规范与城市建设规划中;制定完善母婴室相关设置标准,引导企业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置规范化的母婴室。另一方面,也需要动员更多单位建好“母婴关爱室”,并敞开胸怀,接纳有需求的特殊人群。

  实际上,“母婴关爱室”的推广与使用,也不妨融入“互联网+”思维。一方面对“母婴关爱室”统一标识;另一方面,在纸制地图、电子地图上,对免费对外开放的“母婴关爱室”进行标识,并融入城市互联网APP平台,方便有需求人群找到、使用。

  总之,建好用好“母婴关爱室”不仅是对妇女儿童的关爱,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这就需要公共场所,以及更多企业乃至社会机构,加入到“母婴关爱室”建设中来,让母亲和孩子享受到温暖温馨的环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