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监管网络订餐:办法要跟得上变化
高健钧 刘亢
//www.workercn.cn2016-08-18来源: 中工网—《劳动新闻》
分享到:更多

  如果不是被北京市食药监部门查处,你很难想象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的网上订餐竟然来自无证经营、食材过期、厕所洗菜、剪刀拌饭的苍蝇小馆。尽管涉事的百度、美团、饿了么三大网络订餐平台将部分黑餐厅紧急下线,北京市食药监局也表示将深究法律责任。但事件暴露出的网络订餐存在管理漏洞、监管难以精准发力、尤其是监管办法跟不上变化的问题值得关注。

  网络订餐作为近年来互联网催生的新兴产业,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只需动动指头,美食就会送上门儿来。然而,伴随新技术出现的往往还有新问题。网络订餐最突出的就是线上线下两张皮,食品加工方不直接面对顾客,监管又很难直接对准食品加工方。这实际上给食品加工方以次充好预留了很大空间,甚至让一些黑作坊也混迹其中,通过“PS”假营业执照、制作假厨房照片,勾结网络订餐平台审核人员将自己轻易在线上“洗白”逃避监管。订餐网饿了么在今年“3·15”被曝光存在“黑作坊”,然而被勒令下线的“黑作坊”改头换面,又转战其他平台。监管漏洞之多和监管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去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网络食品交易纳入监管范畴,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但监管体系和制度的设置并非一劳永逸,面对新问题,监管措施应该灵活应变、与时俱进,不断进行配套升级,让办法跟得上甚至跑得赢变化。

  监管部门对实体餐饮企业的监督,已经形成了相对行之有效的办法,当前应积极探索符合互联网特点的监督执法措施,建立食品源头追溯机制,对线上线下餐饮经营企业形成一体化监管。针对网络聚集效应以及互联网传播注重口碑等特点,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公示曝光力度,鼓励新闻媒体和市民发现和举报违法案件线索,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此外,订餐平台与食品加工方之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联,应该同属监管对象,在赋予网络订餐平台一定审核权之后,也应对其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督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有丝毫拖沓和疏忽大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