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网友来论

创意“达人”李渔

梁惠娣
2019-07-23 13:43:17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他更是一个创意“达人”。看他的传世名作《闲情偶寄》可知,他的创意理念贯穿了他一生的衣食住行,渗透到了他所有的生活细节中。

  李渔是一个很讲究生活品位的人,所以他在居室布置等方面总有花样百出的创意,使自己的生活更舒适、高雅。例如:他曾经制作观山赏景的虚窗,名叫“尺幅窗”,又叫“无心窗”。他叫童子裁了几幅纸,把家中的窗户框装潢得像画框的样子,然后把窗户开着,此时,窗外的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无不跃进窗户来。坐在窗外观赏,窗户已不是窗户,而是画;山已不是屋后的山,而是画中的山。此时窗外的任何景物与精美的窗框浑然一体,俨然一幅美丽的堂画了;他平生制作得最好的窗户,应当以“梅窗”为第一。原来,某年夏天发起了洪水,把他书房前的一株石榴树和一株橙子树淹死了,他看到倒卧的枯树突发奇想,于是吩咐工匠选取老的枝干做成窗户的外框,再选取枯枝做成两株梅树,一株从上面倒垂下来,一株从下面往上仰接。然后剪彩纸做成红梅和绿萼点缀在疏枝细梗上,俨然真的红梅在绽放,这样,“梅窗”就做成了。他的朋友见了他首创的“梅窗”,无不叫绝;那时冬天没有暖气,李渔还有一招,发明了“暖椅”,这一发明,更为一绝!“此椅之妙,全在安抽屉于脚栅之下。抽屉以板为之,底嵌薄砖,四围镶铜。置炭其中,上以灰覆,则火气不烈而满座皆温,是隆冬时别一世界。况又为费极廉,自朝抵暮,止用小炭四块。”他说,这种暖椅是在脚栅下安装抽屉,把炭放进抽屉里,上面用细细的灰覆盖,便能使满座温暖,且花费极少,从早到晚只用四块小炭。这真是很妙的发明!一则小革新,解决了大问题,顿觉人生充满意义。

  李渔还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他的创意在吃的方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独创的“八珍面”就是一例。他的“八珍面”就是把鸡、鱼、虾的肉晒干,与鲜笋、香菇、芝麻、花椒一起研成细末,和进面里,加上鲜汤做成。他说:“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交游广阔的李渔少不了在家待人接客,为了让待客的米饭更好,他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就是将花露浇在米饭上,使米饭自然添异香。办法则是“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然后拌匀即可。他还告诫,花露浇米饭,应以蔷薇、香橼和桂花的花露为好。

  一本《闲情偶寄》翻看下来,我的心情无不为李渔出其不意的创意所牵动。他说自己“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这句话正是他一生喜欢搞创意的概括。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真正让快递小哥望得见未来

    今后,给你送快递的快递小哥很可能会具有正高级职称。这不是笑话而是实话。日前,苏州22名“快递小哥”获评“快递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 中工时评:一律不搞脱贫摘帽庆祝活动:好!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发文要求进一步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明确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所有贫困县(含已脱贫摘帽县)必须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贫困县摘帽后,必须坚持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一律不搞摘帽庆祝活动,一律不拍摄摘帽专题片。

  • 中工时评:请为青年医生减减负

    为年轻医生减负,并不意味着公众所获得的诊疗服务就会变差。如果医疗资源供给多元化、丰富化,那么年轻医生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也会得以改善,群众的看病体验感也会提升。而这,就需要加大医疗资源投入,这样的投入包括了硬件和软件,如果只是医院大楼盖起来,医生、护士的编制却未增加,那么即便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依然不能祛除年轻医生的黑眼圈。

  • 中工时评:不是每一片老厂房都能变身艺术区

    广州红专厂局部拆除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红专厂所属厂房原为广州罐头厂的厂房,该罐头厂是“一五”期间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型企业之一。目前,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经对外表示,局部拆除区域不涉及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人物

  • 铁路初心(四):奔跑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

  • 皓首穷经为求真

    九旬老人金常政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审、原副总编辑。他亲历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问世过程,参与编纂和从国外引进数十部百科全书。他还撰写数百篇论文,出版《百科全书学》等7部专著,为中国百科全书编纂学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

    十几天前,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开会议上被泼了一瓶矿泉水,舆论哗然。当时就有人说,这次泼的是水,下次会是什么?下次会是谁?不料一语成谶。

  • 于瑾: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

    52年的生命里,28年站立在三尺讲台,于瑾把一半的人生岁月都奉献给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当她的话语回荡在教室里,身影行走在校园里,熟悉她的师生们或许并不觉得有多么特别,直到她遽然离世,人们才突然明白,他们就这样永远失去了一名值得爱戴的师者。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