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蒋璟璟:引导奶企“创新”,更应借助市场之力
//www.workercn.cn2014-05-06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科委获悉,由科委立项,北京市财政拨付给北京三元的1077.97万元即将到位,用于后者承担的“安全健康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研究与产业化”研发项目。三元食品该项目的主持人表示,我国对母婴体质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急需补上。(5月5日《北京青年报》)

  在公众的惯常印象中,婴儿奶粉早已是深度市场化的寻常商品,理应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生产标准支撑。既然如此,又何须财政出资专项研究?当然,相关负责人显然有不同见解,“我国对母婴体质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这般说辞,与国产奶粉平日营销时的自吹自擂,简直天上地下。

  公共财政出资推动,企业方才愿意做些基础研究,这实在是诡异的逻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本就应该有自己的科研传统,以及用科研成果推动产品升级的基本动力。众所周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多少,历来是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惯用指标。如果由此反推,国内奶企普遍科研意愿疲软,或许恰恰印证了这个行业整体性的平庸。

  泯然众人的国内奶企,宁可在无序、庸常的竞争格局内随波逐流,也不愿意成为那“不一样的一个”。而事实上,若顺着夯实基础研究、提升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产品的发展轨迹,本应诞生一批卓尔不群的杰出公司。现实最令人失望之处在于,一些奶企,似乎达成了某种低效的默契:大家共同维系着行业的消极现状,谁也不愿牺牲短利,以换取长远声名。

  在北京市科委牵头的公共财政扶持下,终于有奶企开始埋头做些研究了。从效果看,其或许能诞生些可供利用的成果;可该行为的合理性,或许仍经不起仔细考量。此举是否有地方政府“关照”本地企业之嫌?是否侵犯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是否有用科研资金“套取”商业收益的成分?凡此种种,必得有所交代才是。

  请相信,国内奶企未必没资金、没能力独立开展学科研究。与其由财政出资“牵着”其行动,终究不如真正激起市场的优胜劣汰,来倒逼它们自救、自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