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庾向荣:普通群众才是最好的“挑刺工”
//www.workercn.cn2014-05-20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据报道,精心挑选的40名“挑刺工”通过暗访监督干部作风,倒逼干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5月19日《华西都市报》)

  这40名“挑刺工”的存在,对于倒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有着积极的意义。带着问题导向请人“挑刺”,无论其动机还是实效都有可取之处。但显然,也不能夸大“挑刺”的作用。因为,这种监督的方式还没有跳出自我监督的圈子,监督会不会变味,作用能否持久发挥,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为了保证“挑刺”的公正性,组织部门可谓煞费苦心,比如人员名单动态管理、行动计划高度保密、暗访过程相互牵制等等,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但这样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比如暗访的成本增高,不确定性增强,带有神秘色彩的暗访离间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然“挑刺工”为了挑刺可以“演戏”,那么干部会不会同样以演戏来回应?甚至担心会不会出现故意的挑刺陷阱,有违暗访的本意?

  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神神秘秘,对于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我国权力机制的设计上,早就有一批合适的人员,那就是各级人大代表,他们既然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的又是人民的利益,那么就应当担负起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职能,不论是明查还是暗访,都是其履行代表职责的方式。

  更大胆的设想,是让普通群众都能够成为“挑刺工”,从而布下最密的监督网。其好处在于,一是普通群众到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遭遇,是最具原生态的,由于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必增添任何演技,最真实,最直接。如果他们得到了官员的公正对待、合格服务,那么就会表示满意或者认可。反之,则会给出负面的评价。二是普通群众量多面广,让官员们必须打足精神,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懈怠,消除了“挑刺工”暗访时存在的偶然性。

  当然,要让普通群众都成为“挑刺工”,还需要配套的制度跟进。一是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要让普通群众随时随地可以向职能部门举报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乱作为、不作为及作风不正、行为不廉、形象不佳等问题,并且要有反馈结果,防止投诉“石沉大海”,挫伤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二是设立保护机制,防止被投诉对象利用职权实施打击报复。三是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改进工作出谋划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