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四川丹棱县纪委聘40名“挑刺工”,采用明察暗访、办事录音、情景替换等手段实地检验干部行政行为,发现了不少隐藏着的“问题干部”。丹棱县的“挑刺”之举发挥了监督的作用,也赢来了网友的叫好声。 (5月19日《华西都市报》)
挑刺找茬、寻找“美中不足”是“挑刺工”的责任,然而与普通的“无事生非”不同,这群“挑刺工”虽然充满“找茬欲”,但他们仅专盯党员干部日常工作行为,专抓党员干部的蛮横硬问题,专管服务窗口服务难题,一心只和党员干部“过不去”。事实上,“挑刺找茬”并不新鲜,上海政府就曾聘请一批人为政府网站“挑刺”、新疆哈密市法院也曾邀请代表委员“找茬”,但此次“挑刺工”却一心盯上了党员干部的服务问题,动真格、真走访、较真劲,“挑出政务新风气”。
“挑刺找茬”不是制造“刺头”,而是发现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找准干群心中的“刺”。一段时间来,群众反映政府机关门难进、人难找,党员干部脸难看、话难听,一些窗口单位“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一些基层单位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一些党员干部服务简单、态度粗暴,还有部分干部应付检查一面孔、面对群众换个样。这样的问题反映了党员干部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刺”。此次,通过暗地里“挑刺找茬”,一反“少栽花、多栽刺”的“好人主义”,刺槐作棒槌,专打堵在干群咽喉的“梗”,专挑长在干群心中的“刺”,专门畅通干群和谐的氛围。
“挑刺找茬”不是抓“小辫子”,而是通过监督发现问题,改进党员干部身上的不良作风。“挑刺找茬”就是借助社会大众的力量监督,利用公众的眼睛盯住党员干部,慎查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明察秋毫之末,让党员干部“防不胜防”,从而倒逼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党员干部只有对工作心存敬畏,少些简单服务的瑕疵,多些真诚服务的作风,主动“善其身”、“正其气”,才能经得起“挑刺找茬”,不怕“挑刺”与“亮灯”。
“挑刺找茬”不是胡乱寻“刺”,而是借助内外力量除“刺”,建立防治“长刺生疮”的制度。制度是“紧箍咒”,但是制度不被监督,就不会自动落实,只会变成文字摆设。只有健全制度监督机制,才能从根子上改变慵懒的服务态度,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让服务意识淡漠的党员干部切实转变过来。只有党员干部既敢于自我“挑刺”,又欢迎别人来“挑刺”,才能实现肌体健康,防止“发炎化脓”,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
“挑刺找茬”虽“痛”却不可怕,可怕的是党员干部失去“刺在肉里”的紧迫感。只有党员干部具备了“挑刺”不怕痛,挑刺不怕“带好肉”的勇气,才能让改作风深入“灵魂深处”,建立起风清气正干部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