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经强制却能积极参与,折射出的是人对自身活动与环境关系的自觉而严肃的思考,这种思考的能力正是人类理性的一部分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这一天,当一名小汽车车主暂弃座驾,选择安步当车、乘坐公交等方式出行,蓝色天空会留下其印记。在不是“世界无车日”的日子里,若绿色出行之风不衰,“深圳蓝”就更加有望成为“常态蓝”。
或许蓝天应当感谢绿色出行的“有车族”,但追问这一句煽情而意义含混的感谢,会发现没有人理当因为绿色出行而被感谢。绿色出行对应的公民责任,虽不是强制性的,却应是内嵌于公民个体的。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环境,在为每个人馈赠阳光雨露和空气的同时,按照对等原则应当得到人们的正向反馈。让自己享用的环境少遭污染,让人类的排放不超出环境自我修复、自我平衡的能力,对有理性的人来说实在是天经地义的责任。“世界无车日”起源于17年前法国35个城市市民自愿在9月22日弃用私家车的活动,原本就体现了自觉的公共责任意识。
积极响应“世界无车日”,彰显的是人类理性的可贵。在这一天尽量减少汽车的排放,而通过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式出行,比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新能源汽车或公交车,甚至是找人“拼车”而少开一辆车,如此种种的活动参与方式,并没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而仅仅限于倡导性的层次。但不经强制却能积极参与,折射出的是人对自身活动与环境关系的自觉而严肃的思考,这种思考的能力正是人类理性的一部分。
“世界无车日”每年只有一天。大众媒体针对这一天的密集的信息传播,以及一个人所在工作单位的倡议、身边亲友或熟人的提醒,会汇聚成一个倡导绿色出行的舆论场。当舆论场足够强大,个体就可能成为“沉默的螺旋”,从而隐藏自己的反对意见。如果个人参与“世界无车日”相关活动,纯粹是出于一种被舆论裹挟的无奈,那与自觉主动参与活动尚存认识上的差距。
“世界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民众有了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就可以通过家居生活、日常消费、志愿环保等种种途径维护人类共同栖居的家园。纵然有些人的爱车并未停驶,但微笑着走进“世界无车日”,对“世界无车日”多一份认同与体悟,就能让生态文明建设凝聚起更大共识和更强合力。
怎样才算绿色出行 2010-09-30 |
图说:拼车 2011-02-02 |
邓辉林:绿色出行彰显公民意识 2012-04-25 |
“献身”公益 2013-01-17 |
深圳特区报:为了健康呼吸,我们一起努力 2013-01-29 |
深圳特区报:心手相连,呵护美丽家园 2013-06-05 |
绿色出行畅通北京 2013-08-12 |
寇宇龙:“最堵月”何妨成为“最佳骑行月” 2013-09-04 |
中工时评:悠闲地走走看看,不该是“奢侈” 2014-09-02 |
徐剑锋:“无车日”重在打造“无障碍”绿色... 2014-09-22 |